当日,江风略寒,但阳光尚好。诸葛亮身着鹤氅,轻摇羽扇,在几名随从的陪伴下,从容登岸。庞统、徐元则早已在厅前迎候。
“孔明兄,别来无恙!”庞统笑着拱手,他与诸葛亮乃是旧识。
“士元,元直,久违了。”诸葛亮还礼,笑容温润,目光扫过二人,又看向他们身后军容整肃的交州水军,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叹。
分宾主落座后,寒暄几句,便迅速切入正题。
诸葛亮开门见山:“此次荆江之畔偶起波澜,实乃魏贼挑拨,兼之双方沟通不及所致。吾主汉中王闻之,深表遗憾,亦责关将军行事过于急切。今亮此来,一为澄清误会,二为厘清边界,三为重申孙刘(陈)联盟之谊,共抗曹贼。”
庞统接口道:“孔明兄所言,亦是我家主公所愿。陈将军一直视皇叔为抗曹盟友,从未有西进之意。此番冲突,实因云长将军受小人蒙蔽,陈兵边境所致。然我霍、文二位将军,始终恪守自卫之责,未越雷池半步,此心可鉴。”
双方唇枪舌剑,各自陈述立场,都将冲突责任归咎于误会和曹操的阴谋,为和谈定下了基调。随后,开始就具体边界划分、驻军限制、以及如何恢复互信等细节进行激烈而艰难的磋商。
庞统据理力争,徐元则从大势角度分析利弊。诸葛亮则以其超凡的智慧和政治手腕,既要为关羽争取尽可能有利的条件,维护其颜面,又要确保荆州西部的安全,避免再次冲突。
谈判持续了整整三日。最终,双方达成初步协议:
一、以当前实际控制线为界,各自后撤五里以为缓冲,霍峻军退出新拔除的营垒(已焚毁),关羽军亦不得再于江北(荆南)设立前哨。
二、文聘水军允许关羽方非武装粮船在指定时间、指定航线通过巴丘江段,但战船数量及活动范围需受严格限制。
三、双方交换战俘,妥善安置伤亡。
四、互通文书,建立更便捷的沟通渠道,避免类似误会再生。
五、重申共抗曹操之盟约,暂维荆州现状。
协议达成,诸葛亮与庞统、徐元执手言和,表面上似乎恢复了和睦。然而,无论是诸葛亮心中对交州愈发忌惮的评估,还是庞统、徐元对刘备集团潜在威胁的清醒认识,都让双方明白,这纸协议之下,暗流依旧汹涌。联盟的裂痕已然产生,信任的重建,远比签署一纸文书要困难得多。
诸葛亮乘船离开巴丘,前往江陵去安抚那颗骄傲而受创的心。而庞统与徐元,则带着协议返回泉陵复命。荆江西岸的烽火暂熄,但天下这盘大棋,却因这次冲突与和谈,进入了更加微妙与复杂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