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枭雄末路

魏砥 柯哀的罐头 2286 字 12天前

镇南大将军府书房内,灯火通明。陈暮、庞统、徐元、陆逊四人围坐,气氛凝重。

“曹操临死,还不忘算计我等!”庞统拍案而起,脸上满是愤慨与一丝后怕,“此计甚毒!若刘备利令智昏,或被其蛊惑,或心生疑虑,我江东危矣!”

徐元神色严峻:“曹操此策,精准地抓住了刘备与我们的根本矛盾——荆州归属,以及云长将军。刘备对荆州念念不忘,对云长将军更是心怀愧疚与牵挂。若曹丕真以此相诱,难保刘备不会动摇。即便不立刻与我反目,也必生嫌隙,日后联手抗曹,恐难上加难。”

陆逊补充道:“而且,张辽、陈登在江淮佯动,亦可牵制我军部分兵力,使我难以全力应对西线可能之变。”

陈暮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曹操这一手,确实老辣。他不是要立刻消灭谁,而是要在他死后,人为地制造猜疑链,破坏潜在的反曹联盟,为曹丕争取整合内部、稳定局势的时间。

“曹操不愧为奸雄,临终一击,直指要害。”陈暮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冷意,“他算准了刘备的心思,也算准了我们与刘备之间那脆弱的信任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西线的汉中、东线的江淮。

“然而,他算错了一点。”陈暮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低估了诸葛亮的理智,也低估了我们的应对能力。”

“主公之意是?”庞统追问。

“将计就计,反将其一军!”陈暮断然道,“曹操想让我们互相猜忌,我们偏要展示信任!他想让刘备攻我,我们偏要助刘备一臂之力!”

他迅速下达指令:

“第一,立刻以我的名义,修书一封,密送成都,交于刘备、诸葛亮亲启。信中,直言曹操遗策之险恶,剖析利害,表明我江东绝无与曹氏妥协之意,并将曹丕可能遣使离间之事,提前告知!同时,主动提出,若刘备北伐需粮草军械,我江东可酌情援助,以示诚意!”

“第二,命暗卫,全力截杀曹丕派往成都的密使!若能擒获,取得其携带之密约文书,则更为有利!”

“第三,江淮方向,黄忠、邓艾所部,非但不收缩,反而要加大佯动力度,做出我军主力仍在东方,无意西顾之假象,麻痹曹丕,也为刘备减轻压力!”

“第四,西线赵云部,提高戒备,但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庞统眼中精光大盛:“主公此策,高明!主动挑明,反显得我方光明磊落。提前告知,可使刘备、诸葛亮有所准备,不被曹丕轻易蛊惑。主动示好援助,更能彰显我之气度与格局!若能截获曹丕密使,则更是铁证如山!”

徐元与陆逊也纷纷点头,认为此策是破解曹操毒计的最佳良方。

第三节 成都的抉择

几乎在陈暮做出决策的同时,成都的汉中王府内,刘备与诸葛亮也接到了曹操病危以及可能遗策的消息。

刘备眉头紧锁,在殿内来回踱步。曹操的提议,如同毒蛇的诱惑,在他心中激起波澜。荆州,江陵,大司马……这些都是他梦寐以求的。更重要的是,若能与曹丕暂时和解,或许……能换回云长?

“孔明,曹丕若真遣使来,许以重利,当如何应对?”刘备停下脚步,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诸葛亮。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平静如水:“大王,此乃曹操驱虎吞狼、坐山观斗之计也。其意在令我与江东陈暮相争,曹丕好从中取利,稳固其位。”

“孤岂不知?”刘备叹道,“然,荆州……”

“大王,”诸葛亮打断他,语气凝重,“曹操虽死,然曹丕继位,北方根基未动,实力犹存。此时若与江东反目,则正中曹丕下怀。届时,我军独木难支,恐再现襄樊之败局。而云长将军……其在江东,陈暮以礼相待,暂无性命之忧。若我军与江东开战,则云长危矣!”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匆匆入内,呈上一封火漆密信:“大王,军师,江东陈暮,有密信至!”

刘备与诸葛亮对视一眼,皆感意外。诸葛亮接过信,迅速浏览,脸上渐渐露出讶异与钦佩之色。

“大王,看来……我们都小觑了这位镇南大将军。”诸葛亮将信递给刘备,“陈暮已洞察曹操奸计,并主动来信示警,表明心迹,甚至……愿意援助我军北伐。”

刘备看完信,愣在原地,脸上神色变幻不定。陈暮的坦诚与大气,出乎他的意料。信中言辞恳切,利害分析透彻,与曹操(曹丕)那充满算计的离间相比,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