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都,皇宫深处。
虽已入秋,但未央宫内依旧弥漫着一股陈腐压抑的气息,比之丞相府(现魏王宫)的药味,这里更多了几分死寂与绝望。汉献帝刘协,这位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身着略显陈旧的龙袍,独自坐在偏殿的窗边,望着庭院中几片凋零的落叶,目光空洞。
曹操的死讯,如同一声惊雷,在他沉寂已久的心湖中投下了一块巨石。那个将他从洛阳废墟中捞起,又将他囚禁于许都十余年,挟之以令诸侯的权臣,终于死了!最初的震惊过后,一股难以言喻的、夹杂着恐惧与一丝微弱希望的复杂情绪,在他心底滋生。
他不再是那个被曹操鹰隼般目光时刻监视、连身边伏皇后都被随意鸩杀的孱弱天子了。曹丕……那个看似恭谨,实则眼神深处藏着比他父亲更甚冷漠与野心的年轻人,能比曹操更好对付吗?还是……更糟?
“陛下,用膳了。”一个老内侍端着简单的食盘,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声音带着惯有的卑微。
刘协没有回头,只是轻轻问了一句,声音沙哑:“近日……宫外可有异动?”
老内侍身体微微一颤,头垂得更低:“回陛下,魏王……正在整顿朝纲,百官……皆听命于魏王宫。并无……并无异常。”
“是吗……”刘协喃喃道,手指无意识地蜷缩起来。宫墙之外,天翻地覆,而他这位天子,却连真实的消息都难以获取。曹丕甚至没有像他父亲那样,偶尔还会来做做样子,禀报一番“国事”。彻底的被遗忘,有时比被监视更令人心寒。
一种强烈的不甘,如同毒藤般悄悄缠绕上他的心脏。他才三十出头,难道余生就要在这冰冷的未央宫中,如同这院中的落叶般,无声无息地腐朽殆尽?
夜深人静,未央宫角落一处废弃的值房内,几点微弱的灯火在黑暗中摇曳。
除了那老内侍,还有两人悄然聚集于此。一是掌管宫门启闭的郎官徐他,另一人则是宫中负责典籍整理的侍中耿纪。此二人,皆是其家族曾受汉恩,心中尚存一丝对刘氏皇权的渺茫忠诚,在曹操严密的监控下,一直隐忍不发。
“陛下,曹操已死,此乃天赐良机啊!”徐他情绪有些激动,压低声音道,“曹丕初立,根基未稳,许都内外,并非铁板一块!只要陛下振臂一呼,未必没有心存汉室的忠义之士响应!”
耿纪相对谨慎,但眼中也闪烁着光芒:“徐郎官所言,虽有些冒险,却非无的放矢。臣近日整理旧档,发现一些故吏……或可暗中联络。只是,魏宫(曹丕)防范甚严,宫中禁卫皆为其心腹,我等势单力薄,若无外援,恐难成事。”
刘协坐在主位,听着两位仅存的“忠臣”之言,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他何尝不想挣脱这囚笼?但他更清楚失败的代价。伏皇后血染宫阶的景象,至今仍是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外援……”刘协重复着这两个字,眼中闪过一丝茫然,“天下诸侯,谁还真心尊奉汉室?刘备?他自称汉室宗亲,却在益州自立……陈暮?据闻其在江东,亦行僭越之事……”
徐他急切道:“陛下!刘备虽自立,然其始终以‘兴复汉室’为旗号,或可引为奥援!即便不成,若能设法将陛下密诏送出,昭告天下,揭露曹氏篡逆之心,亦可动摇其根基,令曹丕不敢轻易……行废立之事!”他最后几个字说得极轻,却如重锤敲在刘协心上。
废立!甚至……弑君!曹丕做得出来吗?刘协不敢去想,但巨大的恐惧反而催生了一丝破釜沉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