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暮没有立刻回答。他沉吟着,目光深邃。他在迅速权衡利弊。放关羽北归?无异于纵虎归山,即便其目标是曹丕,但谁能保证他不会中途改变主意回归刘备?即便他真去许都,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而可能激化与曹魏的矛盾,甚至给曹丕送上对付刘备的又一利器(例如宣称关羽投诚)。风险太大!
但若不答应……此刻的关羽,心志已决,强行阻拦,恐怕只会逼其自戕,或者彻底心死,成为一个真正的行尸走肉。那对陈暮而言,同样毫无价值,甚至可能背负逼死忠义的骂名。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良久,在关羽那近乎燃烧的注视下,陈暮缓缓站起身。他没有直接回答关羽的请求,而是走到了庭院中央,负手而立,仰望那已有点点繁星闪烁的夜空。
“云长兄。”他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清晰,“你可知道,暮为何始终以礼相待,未曾相逼?”
关羽沉默,等待他的下文。
“非因惧你武勇,非因忌惮刘备。”陈暮转过身,目光如炬,看向关羽,“只因暮深知,云长兄乃国士!国士无双,岂可以囚徒视之?岂可以威逼利诱屈之?”
“国士”二字,如同洪钟大吕,重重敲在关羽的心上。他浑身一震,凤目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光芒。他没想到,陈暮会给他如此高的评价!
“暮之初衷,是望以江东之水,润泽云长兄心中块垒;以时间之药,抚平过往伤痕。望有朝一日,云长兄能看清这天下大势,能明辨孰为真正可辅之明主,能与我江东俊杰,共图大业,拯斯民于水火,复汉室之威仪!”陈暮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真诚与磅礴大气,“此非为一己之私,实为天下苍生计!”
他走到关羽面前,目光恳切而真诚:“然,天不遂人愿,翼德将军遭奸人算计,惨遭不幸,此诚可痛可恨!云长兄欲报仇雪恨,暮,感同身受!然,北上许都,行匹夫之勇,不过逞一时之快,于大事何补?于翼德将军在天之灵何益?徒令亲者痛,仇者快耳!”
“那依将军之见,关某当如何?!”关羽猛地站起,声音激动,怀中的木匣险些脱手,“难道就让我三弟,如此含恨九泉,让那曹丕小儿,继续逍遥自在,戕害忠良吗?!”
“自然不是!”陈暮断然道,“仇,必须要报!但非以此玉石俱焚之法!”他的目光锐利起来,“曹丕乃国贼,篡逆之心,昭然若揭!与其云长兄孤身犯险,不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助我江东,堂堂正正,北伐中原,犁庭扫穴,彻底铲除曹氏逆贼! 届时,国恨家仇,一并得雪!方不负云长兄一身武艺,一世英名!方可谓真正为翼德将军报仇雪恨!”
他向着关羽,深深一揖:“暮,恳请云长兄,暂息雷霆之怒,留下有用之身!他日旌旗北指,暮愿以三军前锋相托!让云长兄亲自手持青龙偃月,斩将夺旗,直捣许都!以曹氏君臣之血,祭奠翼德将军英魂!此,方为大丈夫报仇之道!此,方不负‘国士’之誉!”
陈暮这番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他没有答应关羽冒险的请求,而是为他描绘了一条更具可行性、也更符合其身份和能力的复仇之路!他将个人仇恨,上升到了讨伐国贼、匡扶汉室的大义高度!同时,给出了极其郑重的承诺——以三军前锋相托!
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的看重!
关羽彻底愣住了。他抱着木匣,站在原地,高大的身躯在夜风中微微颤抖。陈暮的话语,如同惊雷,在他死寂的心湖中炸开了滔天巨浪!北上送死,玉石俱焚?还是留下有用之身,等待时机,堂堂正正报仇雪恨,甚至……参与那匡扶汉室的伟业?
一边是情感的剧烈冲动,一边是理性的沉重呼唤。一边是兄弟义气的最终践行,一边是家国大义的沉重担当。
他该如何抉择?
夜色渐深,星光寥落。丹阳的庭院中,两位当世豪杰,一站一坐,沉默对峙。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关羽的内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烈斗争。而他的决定,将不仅仅关乎他个人的命运,更将深刻地影响整个天下的未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