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陈砥在一次课后,向赵云提出请求,“晚辈近日读兵书,知‘纸上得来终觉浅’。交州叛乱,庞军师已前往督战。晚辈…晚辈能否随军观摩?哪怕只是远远观看,学习军师如何运筹帷幄,如何临阵决断?”
赵云闻言,勐地看向陈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深知战场凶险,尤其是平定叛乱,环境复杂,变数极多。让年仅十二岁的陈砥亲临险境,他如何向主公交代?
但看着陈砥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眸,那其中蕴含的求知欲与日渐增长的责任感,赵云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他知道,真正的雄主,不可能永远生长于温房之中。乱世中的继承人,需要见识血与火,需要在实践中磨砺。
“公子可知战场凶险?”赵云沉声问道。
“晚辈知道。”陈砥挺直尚显单薄的胸膛,“然父亲与将军、军师等人,皆是在刀光剑影中走到今日。晚辈既为父亲之子,江东之嗣,便不能永远置身事外。晚辈不敢妄言参与,只求观摩学习,一切行动,皆听从将军与军师安排,绝不敢擅自行事,令将军为难!”
他的话语诚恳而坚决,带着超越年龄的成熟。
赵云沉默良久,看着沙盘上交州那片烽火渐起的区域,终于缓缓点头:“此事,需奏明主公。若主公应允,且庞军师也同意,本督可安排你随同后续增援部队前往,但必须在最安全的距离,由最可靠的亲卫保护,不得有任何闪失。”
陈砥眼中瞬间迸发出明亮的光彩,深深一揖:“多谢将军!”
建业的回复比预想中来得更快。陈暮在接到赵云的密奏后,只沉吟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批复了两个字:
“可。慎。”
简短的批复,蕴含了巨大的信任与沉甸甸的期望。他同意让年幼的儿子去见识真正的战争,去经历风雨,这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与远见。
庞统在得知陈砥将随后续部队前来观摩后,也只是回了一封简短的信:“雏凤清音,当历风雨。统必护公子周全。”
于是,在荆南一个雾气朦胧的清晨,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部队悄然开拔,南下交州。这支队伍并非主力作战部队,更多是携带补给、军械,以及护卫都督府“特使”的任务。
陈砥穿着一身合体的轻甲,外罩青色披风,骑在一匹温顺的荆州马上,位于队伍中后部,被赵云精心挑选的五十名白毦精兵紧紧护卫在中间。赵云亲自送至江陵城外。
“公子,此行非同儿戏。”赵云最后叮嘱,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多看,多听,多想,少言。遇事不决,以庞军师之令为准,以自身安全为上。切记,你的安危,关乎江东未来。”
“晚辈谨记将军教诲!”陈砥在马上躬身,小脸绷得紧紧的,既有对未知的紧张,更有一种踏上新征程的激动。
队伍缓缓南行,消失在官道的尽头。赵云伫立良久,直到亲卫提醒,才转身回城。他知道,这将是对陈砥一次至关重要的历练。是龙是虫,或许就在这交州的烽火中,初见端倪。
潜龙,终于第一次离开了相对安稳的渊池,向着风雨飘摇的南方,投去了试探的目光。星火南行,能否在燎原的叛乱中保全自身,并学到真正的安邦定国之术,考验的不仅是他的智慧,更是他的气运与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