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波澜骤起

魏砥 柯哀的罐头 1859 字 7天前

---

关羽“旧伤复发,需静养”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建业镇南将军府激起了千层浪。纵是陈暮素来沉静,接到文聘密报时,指尖亦是不由自主地收紧,将那薄薄的纸页捏出了褶皱。

他即刻召来徐庶,屏退左右,于密室相商。

“云长此举,是真是假?”陈暮开门见山,眉宇间凝着一层化不开的阴霾。此事关乎江北防线稳定,更关乎与西蜀那根脆弱的神经。

徐庶沉吟良久,方缓缓道:“主公,以云长之心性,若非真有不妥,绝不会轻易将军务交予魏延、邓艾,即便是暂代。然,其病势究竟如何,是积劳成疾,还是…另有隐情,仅凭文仲业一纸密报,难以断定。须防此乃曹魏‘惊蛰’毒计之一环,故意散播谣言,或甚至…已对云长不利,伪造消息。”

陈暮目光锐利:“士元在交州,子龙在荆南,江北之事,鞭长莫及。文聘虽忠,然身处京口,亦难洞察东关内情。必须派人亲往东关,探明虚实!”

“派何人?”徐庶问道,“此人需得云长信任,能近其身探视,又需忠心可靠,能辨真伪,更需胆大心细,能应对东关复杂局势。”

两人将麾下核心将领在脑中过了一遍。魏延、邓艾身在局中,其言不可全信;黄忠镇守历阳,关系江北全局,不可轻动;文聘总督水军,亦难离岗;赵云总督西线,护卫陈砥,责任重大…

“让元福(周仓)去。”陈暮最终决断道,“他追随云长日久,情同手足,云长必不疑他。且元福看似粗豪,实则心细,对云长身体状况最为熟悉。令他即刻自濡须坞动身,以运送补给为名,前往东关,务必亲眼见到云长,查明实情!”

“主公英明!”徐庶赞同,“此外,是否需通知士元与子龙?”

“可去信告知,令其等知晓此事,提高警惕,尤其是子龙,需确保砥儿绝对安全。”陈暮沉声道,“在元福回报之前,建业对此事保持沉默,对外只称关将军需休养,军务如常。内紧外松,且看各方反应!”

命令迅速下达。与此同时,陈暮又发出一道密令,着庞统的暗卫系统,全力侦查“惊蛰”计划与关羽病重消息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

江陵都督府,赵云接到建业通报后,神色亦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他并未立刻将消息告知陈砥,而是先独自沉思良久。

关羽若真病重,则东关防线堪忧,魏延能否稳住大局?以此为计,其目的何在?若是曹魏阴谋,接下来又会有何动作?这一切,都可能影响到荆南的稳定,以及陈砥的安全。

直到晚间课业时,赵云方将此事告知陈砥。

陈砥听闻,先是一惊,随即冷静下来,仔细思索后道:“将军,关将军忽然病重,时机太过蹊跷。‘惊蛰’阴影未散,此事难保不是司马懿手段。即便云长叔父真有不适,恐也被其夸大利用。”

赵云颔首:“公子所虑,与主公、元直先生相合。已派周仓将军前往探视。然无论真假,此消息一出,必引风波。曹魏细作定会借机生事,西蜀方面,恐怕也坐不住了。”

“西蜀…会如何反应?”陈砥问道。

“诸葛亮心思缜密,未必会立刻相信。然蜀中如李严等对江东抱有敌意者,必会以此为由,怂恿刘备采取强硬姿态,甚至…不排除会派人以探病为名,前来江东,实则探查虚实,施加压力。”赵云分析道,“届时,如何接待,如何应对,皆是难题。若处理不当,冲突立起。”

陈砥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这已不再是沙盘推演,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父亲基业存亡的现实危机。他深吸一口气,问道:“那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等。”赵云言简意赅,“等周仓将军的消息,等建业的进一步指令。在此期间,荆南需稳如磐石。你的课业,亦不能停。越是风波诡谲之时,越需沉心静气。今日,我们便来推演,若你是诸葛亮,听闻此消息,会如何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