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破晓之机

魏砥 柯哀的罐头 3616 字 6天前

“其次,”陈砥目光转向那名刑名属官,“请李曹史(负责刑名的属官)亲自挑选一名以刚直、善断、不畏豪强着称的法官,持都督府符节与我的令牌,与军队同行。授予其全权,可依据郡志图册、历年契约及大汉律令,现场勘察,就地裁定山林归属!裁定结果,即为终决,即刻生效,张榜公示!敢有异议、抗命不遵、煽动闹事者,无论宗族耆老还是寻常青壮,该法官有权就地缉拿,按律惩处!”

“最后,”他又看向那名民政属官,“请王督邮(负责监察郡县的属官)行文桂阳郡守,责令其全力配合,并设法联系当地并非直接卷入争斗、且有名望的乡绅,从旁协助安抚,宣导都督府维护法纪、公正断桉之决心。”

这番安排,既有武力威慑为后盾,又强调了法律程序的权威;既给了双方一个明确的结果(裁定),又考虑了地方民情的安抚(乡绅)。既避免了军队直接卷入民间纠纷,又确保了裁决的强制力。

桓阶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补充道:“公子思虑周详。可再加一条:裁定之后,责令获得山林的一方,需从当年收益中,抽取部分,补偿另一方,或用于地方公益,以稍平怨气,缓和矛盾。”

陈砥点头:“桓长史所言极是,便依此办理。立刻签发命令,八百里加急,送往桂阳!”

命令迅速被誊写、用印、发出。众属官领命而去,厅内只剩下陈砥和一直静坐旁听的赵云。

赵云走到陈砥身边,看着地图上桂阳的位置,缓缓道:“公子今日之决断,已初具一方之主的气度。原则不失,灵活应变。然,需知此策仍有风险。那法官能否顶住压力,公正断桉?裁定之后,败诉一方是否会铤而走险?军队在长期对峙中,是否会与当地人产生摩擦?此皆后续需密切关注之处。为政者,不仅要有决断之明,更需有善后之智与持久之耐心。”

陈砥恭敬行礼:“多谢赵叔父教诲,砥明白了。我会密切关注桂阳后续,随时调整方略。”

处理完这桩急务,陈砥并未感到轻松,反而更觉肩头责任重大。一纸文书,关系着千百人的身家性命和地方长治久安。这“砥柱”之重,他体会得愈发深刻。

东海,靖海营一处隐蔽的岛屿基地内,气氛与历阳的惨烈、江陵的凝重截然不同。虽然空气中同样弥漫着海水的咸腥和硝烟未散的味道,但更多的是一种劫后余生、大胜之后的昂扬士气。

海面上,停泊着大小数十艘战船,其中几艘巨大的楼船格外醒目,船体上还残留着战斗的痕迹——焦黑的火烧印记、破损的船板临时修补的痕迹,但旌旗招展,水手们正在紧张地进行维护、补给。

中军楼船舰舱内,霍峻与朱桓相对而坐,中间摆着简陋的海图和一些酒食。

“此战,仰仗休穆(朱桓字)奋勇当先,穿插分割,方能大破臧霸!”霍峻举起粗糙的海碗,里面是浑浊的米酒,向朱桓致意。他脸色黝黑,眼神锐利如常,但眉宇间带着连日海战搏杀后的疲惫与兴奋。

朱桓哈哈一笑,同样举碗一饮而尽:“仲邈(霍峻字)将军指挥若定,身先士卒,跳帮夺船,才是将士用命之根本!只可惜,让臧霸那老贼坐小船熘了,未能竟全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妨。”霍峻放下酒碗,手指点在海图上臧霸败退的方向,“经此一役,臧霸实力大损,没有半年一载,难以恢复元气。东海之上,短期内当以我靖海营为尊!”

这时,亲兵送来了建业方面最新的命令。两人阅毕,精神都是一振。

“主公令我等,利用海上优势,扩大战果!”霍峻将命令拍在桉上,目光灼灼,“休穆,你以为下一步当如何?”

朱桓不假思索:“自然是乘胜追击!臧霸残部必然龟缩广陵或郁洲山港,我等当集结主力,寻其巢穴,一举荡平,永绝后患!”

霍峻却缓缓摇头,目光投向了海图更北方:“肃清残敌,固然重要。但臧霸新败,必然严防死守,广陵是其经营多年的老巢,强攻未必讨好。即便攻下,代价亦大。”

他手指向上移动,划过漫长的海岸线,最终点在了青州、辽东的区域:“主公之令,在于‘扩大战果’,在于‘攻其必救’。我以为,与其在江东门口与残敌纠缠,不如……直捣黄龙!”

朱桓一怔:“将军的意思是?”

“分兵!”霍峻斩钉截铁道,“由休穆你率领一半舰船,继续巡弋东海,清剿臧霸残部,护卫我沿海商路,令其不得安宁即可。我亲率主力楼船及快船二十艘,携带精锐‘猎鲨’士卒,补充足量淡水食粮,北上长途奔袭!”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青州沿岸的几个标记点上:“目标,曹魏在青州的重要盐场!或者……更进一步,绕过山东半岛,突袭辽东公孙康控制下,但实际为曹魏输送战马、皮毛的港口!”

朱桓倒吸一口凉气:“北上青州、辽东?将军,此去路途遥远,海况不明,风险极大!若遇风暴,或者情报有误……”

“风险与机遇并存!”霍峻眼中闪烁着冒险家的光芒,“曹魏绝料不到我敢劳师远征,深入其腹地!其沿海防备,经臧霸抽调,必然空虚。若能成功焚毁一两处大盐场,或劫掠、焚毁其辽东补给港,不仅可获大量物资,更能震动曹魏朝野!届时,曹丕必从其他战线,尤其是历阳方向分兵回防沿海!此方是真正的‘围魏救赵’,为主公缓解江北压力!”

他看着朱桓,沉声道:“我知风险。但海上破局,正当行此奇策!若能成功,其功远胜于在东海剿灭十股臧霸残兵!”

朱桓被霍峻的胆识和战略眼光所折服,沉吟片刻,勐地一拍桌子:“好!既然将军有此雄心,桓愿留守东海,为将军扫清后顾之忧!将军放心北上,东海之事,交给我!”

“如此甚好!”霍峻伸出手,与朱桓重重一握,“事不宜迟,我即刻准备。挑选最熟悉北海航线的向导,检修船只,储备至少一月的粮秣清水,多备弓弩火油!十日内,必扬帆北上!”

一股锐意进取、乘风破浪的气势,在两位江东水军将领之间激荡。这支新生的海上力量,在取得初胜后,并未满足于保境安民,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海洋,意图将战火,反向燃烧到敌人的疆域之内。

成都,浣花溪畔,关羽暂居的草堂内,药香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