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通过文聘水军冒险送入历阳的,除了少量的粮食和盐,还有这份抄录的捷报。当“荆南军克筑阳,断敌粮道”的消息在历阳守军中传开时,引发的振奋甚至超过了之前魏军停止强攻。这证明了他们的坚守是有价值的,外面的战友正在用胜利回应他们的牺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逊看着欢声雷动的士卒,对黄忠感慨道:“公子砥此举,不仅解我历阳之困于无形,更稳住了联盟之基。江东后继有人,实乃大幸。”
关中,曹真在得到张辽部三万精锐增援,以及曹丕严令反击的旨意后,一改之前稳守的策略,开始主动寻求战机。
他判断诸葛亮用兵谨慎,主力沿渭水布防,难以迅速击破。于是将目光投向了西面的陇右。蜀汉的马良偏师在此活动,虽为疑兵,但若能将其歼灭,便可斩断诸葛亮一臂,稳定侧翼,甚至威胁蜀军主力后方。
曹真任命大将费曜为主将,辅以戴陵等将,率步骑两万,自陇山道秘密西进,意图围剿活跃在祁山一带的马良部。同时,他亲率主力在渭水前线摆出强攻架势,牵制诸葛亮。
然而,曹真低估了马良的机动力和陇右地区羌胡部落的向背。马良用兵灵活,并不与魏军硬碰,而是利用骑兵优势,采取诱敌深入、断其粮道的战术,与费曜周旋于陇山丘陵之间。
更关键的是,诸葛亮早已通过降将和细作,洞悉了陇右羌胡对曹魏统治的不满。他提前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秘密联络了数个有影响力的羌人部落首领,许以重利,约定共击魏军。
当费曜大军深入陇右,追击马良至一个名为 “段谷” 的险要山谷时,早已埋伏在此的羌人骑兵突然杀出,与马良部前后夹击!
魏军猝不及防,地形又不利,顿时陷入混乱。费曜虽奋力死战,但难以挽回败局,部队损失惨重,戴陵战死,费曜本人仅率少数亲卫突围逃回。
段谷之败,消息传回曹真大营和许都,如同一声惊雷!
曹真又惊又怒,他不仅未能消灭蜀军偏师,反而损兵折将,让陇右局势更加动荡。更重要的是,此败挫伤了魏军锐气,也让曹丕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更深的疑虑。
诸葛亮则趁此机会,在渭水前线发动了一次精心策划的渡河作战,由老将吴懿指挥,成功在 “五丈原” 南岸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桥头堡,大军源源不断渡过渭水,对曹真形成了真正的正面压力。
与此同时,江东夺取筑阳、威胁魏军汉水补给线的消息也传到关中。曹真顿时感到腹背受敌,压力倍增。
“陈暮!诸葛亮!”曹真在中军大帐内,一拳砸在桉上,脸色铁青。他原本集中力量先破蜀军的战略,因江东在侧翼的连续动作和马良在陇右的胜利,而变得支离破碎,陷入了东西两线同时告急的窘境。
许都,魏王宫。
段谷兵败、筑阳失守、诸葛亮大军渡过渭水的消息接连传来,让曹丕的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废物!都是废物!”曹丕的咆孝声在殿中回荡,“曹真手握重兵,竟丧师辱国!张辽迁延日久,拿不下一个残破历阳!朕要你们何用!”
他猛地咳嗽起来,身旁内侍连忙上前伺候,却被他一把推开。近半年来,国事艰难,东西战事不利,使得这位篡汉自立的魏王,身心俱疲,脾气也越发暴戾。
散骑常侍司马懿出列,躬身道:“大王息怒,保重龙体。胜败乃兵家常事。西线虽暂时受挫,然我大军主力尚在,关中根基未动。当务之急,是稳定军心,调整方略。”
“调整?如何调整?”曹丕喘着粗气,盯着司马懿。
司马懿沉吟道:“诸葛亮渡过渭水,占据五丈原,其势虽张,然亦将补给线暴露于我面前。可令曹真,深沟高垒,不与决战,派精锐骑兵,不断袭扰其粮道。蜀道艰难,诸葛亮粮草必不能久持。待其粮尽,必然自退。”
“那江东呢?难道就任由陈暮嚣张?”曹丕不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