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怒海争先

魏砥 柯哀的罐头 2581 字 3天前

---

武德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每一张凝重无比的脸。

陈暮高踞主位,玄衣纁裳尚未换下,冕旒后的眼神却锐利如鹰,扫视着下方济济一堂的吴国核心文武。庞统、徐庶、张昭、顾雍,以及留守建业的几位重要将领,皆屏息凝神,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

“军报,诸卿都已传阅。”陈暮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平静中蕴含着风暴,“曹魏,行此瞒天过海之计,五万精兵跨海而来,意欲在广陵登陆,直捣我腹心。此诚我大吴立国以来,未有之危局!”

张昭须发微颤,出列道:“主公,广陵与京口、建业隔江相望,一苇可航。若让魏军站稳脚跟,则我江东门户洞开,丹阳平叛大军后路被断,建业震动,民心必乱!当务之急,必须将敌军阻于海上,或歼灭于滩头!”

“子布公所言极是。”庞统接口,语速快而清晰,“然魏军既敢行此险招,必有周密准备。其船队规模、航速、确切登陆地点,我军尚未完全掌握。文聘将军水军虽已奉命北上拦截,但大海茫茫,能否准确捕捉敌踪,尚属未知。且魏军选择此时发动,正值贺齐将军主力深陷丹阳山越战事,其时机拿捏之准,令人心惊。”

徐庶补充道:“更可虑者,江北陆逊都督处,需严防合肥李典趁势出击。若我水军主力尽数调往广陵海域,则淮河、濡须防线空虚,亦可能为魏军所乘。此乃连环计,司马懿所谋者大!”

陈暮静静听着众臣分析,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桉。局势之险恶,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已不是边境摩擦,而是关乎国运的决战前奏。

“诸卿之虑,孤皆知。”陈暮终于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然,危局亦是战机!魏军劳师远征,深入我境,看似凶险,实则犯了兵家大忌!其舰队渡海,士卒疲惫;登陆之初,阵型未稳;远离后方,补给困难。此三者,皆为我军可乘之机!”

他霍然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江东海疆图前,目光灼灼:“大海,并非曹魏的坦途,而是他们的葬身之地!孤,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传孤军令!”陈暮声音陡然拔高,斩钉截铁:

“一、擢升文聘为前敌大都督,全权负责海上拦截及广陵沿岸防御!江东所有水师舰船,除必要江防外,悉数由其节制!告诉他,孤不要过程,只要结果——将魏军舰队,给孤碾碎在海里!”

“二、京口、曲阿、毗陵等沿江重镇,即刻进入战时状态,征调所有民船,组织乡勇,沿江北岸构筑防线,多设烽燧、哨塔,严密监控江面及滩涂,绝不容魏军一兵一卒轻易登岸!”

“三、八百里加急至丹阳,告诉贺齐,孤不管他用什么方法,十日之内,必须彻底解决山越叛乱,然后即刻分兵回援建业!告诉他,江东存亡,系于他手!”

“四、传令陆逊,江北防务,一委于他。合肥李典若敢动,就给孤狠狠打回去!但江北主力,不可轻动,以防曹魏声东击西!”

“五、建业全城戒严,由庞统、徐庶总揽后勤调度,张昭、顾雍安抚民心,稳定物价,确保前线粮草军械供应无缺!”

“六、启动所有潜藏于北方的暗桩,不惜一切代价,查明魏军舰队详细情报,尤其是其可能的登陆点!”

一连串的命令,清晰明确,如同精准的齿轮,瞬间将整个吴国的战争机器推到了最高速。众臣凛然领命,纷纷快步离去执行。

陈暮独自留在殿中,望着地图上那片广袤而未知的海洋,眼神冰冷。司马懿,你出奇招,我便以正合,以奇胜!这滔滔大海,便是你我博弈的第一处战场!

东海,距离广陵海岸约两百里的洋面上。

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低垂,压得人喘不过气。海风渐强,卷起白色的浪头,不断拍打着舰船坚实的船舷。庞大的吴国水师主力舰队,正以战斗队形,破浪前行。

旗舰“伏波”号楼船上,文聘按剑立于船头,任凭带着咸腥味的海风扑面。他年近五旬,面容被海风和岁月刻下深深的沟壑,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紧盯着前方水天一线的迷茫之处。身为主管水军多年的宿将,他深知此次任务何等艰巨。

“都督,风向转为东北,利于敌军顺风南下,于我拦截不利。”副将在一旁忧心道,“海浪也在加大,恐影响我军弓弩射击精度和接舷战。”

文聘面无表情:“天时不利,便靠人和、地利。魏军不习海战,风浪于他们,更是噩梦。传令各舰,检查缆绳、帆索,固定军械,做好大风浪中接敌准备!哨船放出三十里,务必找到魏军踪迹!”

“诺!”

命令迅速通过旗语和鼓声传遍整个舰队。大大小小数百艘战舰,包括高大的楼船、灵活的艨艟、快捷的走舸,开始根据风向调整帆角,水手们如同猿猴般在桅杆绳索间穿梭,紧紧固定着每一面风帆。甲板上,弩手检查着床弩的弓弦和弩箭,刀盾手、钩镰手反复擦拭着兵器,空气中弥漫着桐油、铁锈和紧张的气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