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星槎号”的实验室灯火通明。苏晚晴将收集到的卡莱族思维波动数据导入分析仪,屏幕上跳动的蓝色曲线杂乱无章。“他们的思维直接以场力波动传递,没有语言的线性逻辑,更像立体的能量矩阵。”她揉了揉太阳穴,“艾蕾娜能感应大概意思,但细节全是模糊的,这就是为什么每次翻译都有偏差。”
陈教授推过来一台改装过的场力探测器:“我发现卡莱族的能量纹路会随情绪变化频率,就像人类的语气。张详前在‘场力与意识关系’里提到过,意识活动会引发空间能量的规律性波动,或许我们能利用这个做个翻译器。”他调出探测器记录的卡伦发怒和友善时的纹路数据,“你看,这两种状态的频率差正好对应我们的情绪词汇库。”
林远舟把玩着黑石,突然想到了星溯者的“思维共振”:“艾蕾娜,你能模拟卡莱族的纹路波动吗?”艾蕾娜闭上眼睛,头顶的水晶触角泛起微光,一道淡紫色纹路在空气中成型:“只能模仿表层频率,深层的文化编码无法解析。比如他们说‘场域平衡’,既指物理状态,也指文明伦理,这种双重含义无法通过单纯的波动传递。”
“那就给翻译器加个‘文化数据库’。”林远舟突然起身,在白板上画起草图,“用黑石作为能量中枢,连接我们的语言库和卡莱族的波动库,再把今天遇到的误解案例都输进去,让系统自动匹配对应关系。比如赵锋的防护动作,陆明宇闻食物的行为,都标注成‘无恶意文化差异’。”
赵锋抱着一堆零件走进来,把一个场力放大器放在桌上:“这是刚拆的维修设备,里面的共振模块能强化信号解析。我试过了,能把卡莱族的波动转化成可视化图表,比艾蕾娜的模糊感应精准多了。”科恩的半透明手掌穿过设备,留下一串能量印记:“我可以接入卡莱族的场力网络,实时同步他们的波动数据,但需要卡伦授权。”
第二天清晨,当林远舟拿着巴掌大的银色装置出现在卡伦面前时,对方的金色纹路充满了警惕。“这是‘文化翻译器’,能将我们的语言和你们的思维波动精准对应。”林远舟将装置放在场力平台上,装置自动展开成环形,发出柔和的蓝光,“它基于张详前的‘场力信息传递理论’,不会读取任何思维隐私,只做能量频率的转换。”
卡伦的指尖靠近装置,蓝色光环突然泛起与他纹路相同的金色涟漪。“它在识别我的场力特征。”卡伦的声音第一次通过装置清晰地传来,没有经过艾蕾娜的中转,“这种技术……比星溯者的思维共振更尊重个体边界。”他突然发出一段复杂的波动,装置立刻同步显示出文字和语音:“你们为何执着于‘交流’而非‘同化’?星溯者当年只想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规则。”
林远舟笑了笑,对着装置说道:“每个文明都是宇宙的独特样本,就像不同的场力波能形成共振却不会消失。我们要的是合作,不是统一。”装置将这段话转化成金色纹路,在卡伦面前流转。卡伦的纹路渐渐变得舒展:“这个装置,能消除‘认知噪音’。”
四、误解背后的文化内核
翻译器的诞生让交流顺畅了许多,但更深层的文化冲突仍在悄然浮现。当林远舟提出参观卡莱族的历史档案馆时,卡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是拒绝,是档案馆的存在形式你们无法理解。”卡伦通过翻译器解释,“我们的历史不是文字或影像,而是储存在活体生物场域中的能量记忆,参观意味着要与‘记忆载体’建立思维连接。”
“这在我们看来是侵犯隐私。”苏晚晴立刻回应,“地球的历史记录是独立存在的,不需要与个体意识绑定。”卡伦的纹路泛起疑惑:“历史是文明的意识核心,脱离个体怎么能称之为‘活着的历史’?就像你们的混元场论,如果脱离了你的实验记录和思维过程,只是一堆没有意义的公式。”
林远舟突然想到了艾蕾娜提到的星溯者“记忆传承系统”:“星溯者也有类似的记忆储存技术,但他们是将个体记忆提取后单独保存。你们为何要与活体绑定?”卡伦的语气变得沉重:“三十万年前,我们与星溯者的战争中,所有实体档案都被销毁。活体记忆是唯一无法被摧毁的传承方式,这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教训。”
这个解释让林远舟沉默了。他调出地球的数字档案馆资料:“我们也曾经历过文明断层,所以发明了各种备份技术。或许我们能合作,用场力技术将你们的活体记忆转化为独立的能量晶体,既保留活性,又避免个体绑定的风险。”他展示了混元学院研发的“记忆晶体储存技术”,“这是基于场力凝固原理,能精准保存能量形态的记忆数据。”
小主,
卡伦的纹路第一次出现了动摇:“你们真的能保证记忆的完整性?星溯者当年也曾提出过类似方案,结果导致三分之一的历史记忆失真。”陈教授推了推眼镜,接过话头:“我们的技术基于‘场力同源性’,就像用同频率的能量去复制水流,不会改变其本质。张详前在‘物质与能量转化理论’中证明过,只要保持场力频率一致,能量形态的复制可以做到100%精准。”
为了证明技术可行性,林远舟当场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翻译器采集了卡伦关于《宇宙场力公约》的一段记忆波动,再通过便携式场力晶体器将其转化为一枚蓝色晶体。当卡伦接触晶体时,金色纹路突然剧烈闪烁:“完整无缺……甚至比我自身的记忆更清晰。”他抬头看向林远舟,语气里充满了敬畏,“你们的技术,做到了我们五十万年来都没实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