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奇袭邺城?

他又看向李堪:“李将军,你率主力,多打旗号,虚张声势,做出大军向东北方向运动的姿态,沿途遇小股敌军或粮队,能吞则吞,不能吞则驱散,务必造成大军行动的假象,吸引袁军注意。”

“那先生您呢?”熊山急忙问。

“我?”郭嘉笑了笑,又咳嗽了几声,“我自然随你一路。这‘败退’之路,怕是少不了盘查问询,需得有人应对。”

计策已定,虽仍觉冒险,但郭嘉抽丝剥茧的分析,将袁绍的性格算到了骨子里,让众将不由得生出一丝信心,甚至是一丝跃跃欲试的兴奋。

次日拂晓,壶关关门再次打开。李堪率领数千兵马,旌旗招展(许多是临时赶制的),浩浩荡荡向东北方向开拔,尘土飞扬,远看去倒真似有数万大军行动。

而另一支千余人的“军队”,则穿着破烂的袁军衣甲,打着残破的旗帜,垂头丧气、队形散乱地沿着另一条小路,向东南方向“败退”。熊山穿着不知从哪个袁军将领尸体上扒下来的不合身的铠甲,憋着笑,努力装出溃兵头目的沮丧模样。郭嘉则扮作一个随军的文书先生,脸色蜡黄(倒也不用怎么装),缩在一辆骡车里,掩着嘴低声咳嗽。

这支“溃兵”队伍,一路行去,果然遇到了好几波袁军的巡哨和收容队。盘问之时,熊山按照郭嘉事先教好的,一口浓重的冀州口音(他早年曾在冀州混过),骂骂咧咧地抱怨并州军凶悍,郭嘉诡计多端,淳于将军不幸战败,弟兄们死里逃生云云,表演得惟妙惟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郭嘉则偶尔“虚弱”地补充几句,言语间看似无意,却总将并州军“主力”的动向,隐隐指向通往邺城的某条要道。

这些消息,通过不同的渠道,飞速地传回袁军大营,又由惊疑不定的前线将领,加急送往邺城。

——

邺城,大将军府。

袁绍刚刚斥退了又一波请求谨慎行事的谋士,决心已定,要调集重兵碾碎壶关。然而,前线传来的最新情报,却让他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不安。

“报——!发现大量并州军向东北方向运动,旗号众多,兵力不详!”

“报——!淳于将军部溃兵称,并州军主力似有迂回迹象!”

“报——!一支疑似并州偏师,打着我军旗号,正向东南疾行,目的不明!”

“报——!滏口陉附近发现小股并州精锐活动,疑似窥探路径!”

一条条混乱甚至相互矛盾的情报堆在袁绍案头,让他烦躁不已。

“并州军到底想干什么?”袁绍揉着额头,看向下方的郭图、许攸等人,“分兵?迂回?他们哪来那么多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