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可以说是整个民族的罪人,阻止收复安南,还禁止海贸,就是为了保护走私的江南士绅。
他家后来成了明朝最大的海商之一。
明朝四大太监,也就汪直最后安享晚年,史书上写了句“竟良死”,可见有多惊讶。
这哥们十六七岁就已经提调西厂权倾天下,二十来岁首都军区一把手,二十四岁去南京养老了,在朝堂逛了一圈,归来仍是少年。
弘治帝想用汪直来着,结果群臣反对,还有人辞官威胁,没过几年汪直就病逝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正在讨论是先进行第三次犁庭扫穴,还是征讨安南的成化朝,群臣噤若寒蝉。
“臣有罪,求陛下责罚……”
刘大夏跪地请罪,群臣无一敢为其求情。
刘大夏刚刚还在言辞劝阻征讨安南,现在天幕就爆出了他所做之事……
而且,他刘大夏后人成为了大明最大的海商之一,这还有什么洗的点?
朱见深如何不知这背后牵扯的利益,刘大夏将出海文献焚毁,却未被治罪,今日还能站在朝堂上……
汪直眼神狠厉的看向刘大夏,只会为自己谋私利的民族罪人,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永乐朱棣幽幽叹了口气,交趾还是丢了……
朱高炽不敢应声,他才答应过他爹,会好好治理的,结果……
虽然他在位时间很短,不清楚具体情况,但不是他儿子,就是他孙子搞的事,他还真没脸跟老爷子辩解。
朱瞻基看到安南就头疼,安南同化难度大,黎利叛乱持续二十年未平,大明连续战败无法控制局面……
他不得不接受杨士奇建议,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撤出全部行政机构和驻军。
照天幕的意思,他放弃安南的直接统治,是个昏招。
朱元璋看到安南这个不征之国竟敢脱离大明,直接下令征讨安南,打不服他们就灭国。
他老朱正一肚子气没处发呢,安南敢反叛大明,就要做好被大明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