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枯涧洞天

西行三百里,地势渐趋荒凉。

灵气愈发稀薄,乱石嶙峋,枯木倒伏,一派死寂景象。这里已是青岚宗护山大阵的边缘地带,灵气匮乏,资源贫瘠,寻常弟子绝不会来此。

道一依照言长老传音指引,仔细搜寻,终于在一处毫不起眼的、被枯藤掩盖的山壁裂缝处,感受到了一丝极微弱的阵法波动。

若非有人特意指引,绝难发现。

他拨开枯藤,裂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进入其中,初极狭,复行数十步,眼前豁然开朗。

竟是一处天然形成的石窟,洞顶有微弱的天光透过石隙落下,虽不甚明亮,却足以视物。洞内干燥洁净,约有方圆十余丈大小,中央有一小洼乳白色的水潭,散发着精纯温和的灵气,竟是极为难得的地脉灵乳!虽然量不多,但足以支撑日常修炼。

洞壁之上,有人工开凿的痕迹,摆放着石床、石桌,角落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药圃,里面种植着几株耐阴的灵草,长势颇佳。

最引人注目的是,石壁之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与图谱!

道一走近细看,心头猛地一震!

这些字迹图谱,并非功法招式,而是关于地脉走向、灵植嫁接、阵法叠加、丹药炼形乃至炼器火候的种种奇思妙想与推演计算!

其思路天马行空,却又基于无比扎实的修真百艺基础,许多想法甚至匪夷所思,违背常理,细细琢磨却又暗含至理!

字迹古朴,与守拙师祖《地元丹经》中的笔迹同出一源!

“守拙师祖…这里是他的一处秘密洞府?”道一心中骇然。言长老竟将守拙师祖的隐秘洞府指引给了他!

他仔细阅读着壁上的记载,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沉迷。

守拙师祖在此留下的,并非系统的传承,更像是一个天才的随笔和实验记录。他似乎在研究一种超越现有修炼体系的、更为根本的“万物运行之理”。

例如,他提出灵植并非只能依赖灵气生长,或许可以引导地煞之气淬炼其本质,培育出属性截然不同的“煞植”;

又比如,他认为丹药成形未必需要丹炉,或许可以模拟天地洪炉,以地脉为基,山川为引,直接“天地成丹”…

这些想法太过惊世骇俗,许多都只是雏形推演,甚至标注着“失败”、“反噬”、“险陨”等字眼,可见其探索之艰难危险。

但其中蕴含的智慧火花,却让道一如同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原本以为《地元丹经》已是守拙师祖毕生所学之精华,如今看来,那或许只是其冰山一角!这位师祖的格局与追求,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道一强压下激动的心绪,在洞内仔细探查。

他在石床之下,发现了一个暗格。打开后,里面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法宝,而是几册厚厚的手稿,封面写着《地元七章·杂篇》。

翻开手稿,里面是更为系统一些的关于“地脉”、“灵性”、“物性转化”的论述,虽然依旧零散,却比石壁上的随笔更深入。

其中一章,专门论述了“伪灵根”之弊端与一种大胆的猜想。

守拙师祖认为,伪灵根汲灵困难,并非完全是坏事。正因为其与天地灵气的亲和度低,反而更易保持自我灵性的“纯粹”,若能找到一种不依赖大量灵气,而是挖掘自身灵性本源、与特定属性天地精华(如地脉晶髓、太阳精火、太阴真水等)深度共鸣的修炼方式,或许能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更为坚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