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南路的日与夜

无数之众 202497耶耶 1658 字 11天前

林薇把最后一摞印着“XX职业技术学院”校名的课本塞进纸箱时,窗外的梧桐叶正簌簌落在三楼宿舍的阳台上。六月的风裹着南方特有的潮湿,吹得她额前的碎发贴在皮肤上,也吹得纸箱里那张“专转本录取通知书”露出一角——红色封面上“XX师范大学”的金色字体,在傍晚的霞光里亮得有些晃眼。

“真走啊?”下铺的陈瑶正对着镜子涂防晒霜,语气里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惋惜,“咱们班不就你一个考上吗?留在本地找个会计岗多好,非要去南京再读两年,值当吗?”

林薇蹲在地上,指尖轻轻拂过通知书上的校徽,没回头。她想起三年前拿到专科录取通知书时的场景:父亲把那张薄薄的纸捏在手里反复看,眉头皱成一个“川”字,母亲在厨房切菜的声音突然停了,半晌才探出头说“要不复读吧”。可她知道家里的情况,弟弟明年要高考,奶奶还在吃药,复读一年的时间和金钱,都是负担。最后还是她自己把通知书放进抽屉,说“职院也挺好,会计专业就业率高”。

这三年,她几乎把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别人在宿舍追剧时,她在图书馆啃《中级财务会计》;周末室友去逛街时,她在培训机构听转本英语课;就连寒暑假,也只敢在家待一周,就匆匆赶回学校刷题。有次模拟考试成绩下滑,她在图书馆厕所里偷偷哭了半小时,出来时眼睛红红的,却还是把错题本拿出来,一道一道重新分析。

“值当的。”林薇终于开口,声音有点哑,却很坚定,“我想看看,本科的课堂是什么样的。”

陈瑶撇撇嘴,没再说话。宿舍里只剩下收拾东西的窸窣声,以及远处操场上隐约传来的毕业歌——那是属于专科生的毕业季,喧闹又仓促,像他们即将踏入的职场一样,充满了现实的棱角。

九月初,林薇拖着行李箱站在XX师范大学的门口,彻底愣住了。和职院紧凑的校园不同,这里的主干道宽得能并排走三辆校车,路两旁的香樟树长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成斑驳的光影。穿着学士服的学长学姐抱着书本匆匆走过,讨论着论文选题和考研方向,那些陌生的词汇像细小的电流,轻轻击打着林薇的心脏。

她的宿舍在学校最东边的一栋楼里,四人间,上床下桌,有独立的阳台和卫生间。室友都是通过普通高考进来的,两个来自苏南,一个来自安徽。第一次卧谈会时,当林薇小声说自己是“专转本”来的,空气突然安静了几秒。安徽的室友张萌率先打破沉默,笑着说“那你肯定特别厉害,转本可比高考难多了”,另外两个室友也跟着附和,林薇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来。

但差异很快就显现出来。专业课上,老师提到的很多基础理论,其他同学似乎早就烂熟于心,只有林薇需要不停地翻书确认;小组讨论时,别人能流畅地引用学术文献,她却连最基本的论文格式都搞不清楚;甚至连电脑上的办公软件,室友们用得得心应手,她也是在专科毕业后的那个暑假,才报了个培训班勉强学会。

第一次期中考试,林薇的《管理学原理》只考了62分,刚过及格线。拿到成绩单那天,她在教学楼的走廊里站了很久,看着窗外渐渐变黄的梧桐树,突然就想起了职院的图书馆——那里的桌子总是被考研和转本的学生占满,每个人的桌上都堆着高高的书,晚上十点闭馆时,大家会互相说“加油”,那种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氛围,温暖又踏实。

“喂,想什么呢?”张萌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杯热奶茶,“我看你这几天都没怎么笑,是不是考试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