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我前些日子帮灵植园清理杂草,偶然捡到些这种硬邦邦的小虫子,”霍天渊拿出几条金线虫尸体,语气尽量显得随意好奇,“听说这东西的壳有点特别,要是磨碎了,能用来做什么吗?”
那杂役弟子接过虫尸,捏了捏,又对着光看了看,撇撇嘴道:“哦,金线虫啊,这玩意儿壳是挺硬。以前好像听哪位师兄提过一嘴,说这东西的粉,如果处理得好,画‘锐金符’的时候加一点点,能让符箓效果强上一丝。不过也就一丝而已,麻烦得很!首先你得磨得足够细,比面粉还细,不然颗粒感会破坏符纹流畅。其次,这东西跟灵墨不怎么相容,直接加进去会结块,画出来的符十有八九是废的。有那功夫,不如多练习几遍符纹勾勒呢!也就你们这些外行当个宝。”
对方话语中的不屑,反而让霍天渊获得了关键信息:有用,但需极细,且需解决融合问题。
方向明确了,剩下的就是实践。霍天渊的住处没有专业的研磨工具,他只能利用最原始的方法。他找来一块质地坚硬的青石板和一根光滑的石棒,将干燥后的金线虫尸体小心放置其上,开始反复碾压、研磨。这是一个极其枯燥耗费时间的过程,为了达到“比面粉还细”的程度,他往往一磨就是大半夜,手臂酸麻不已。
初步磨好的虫壳粉呈现暗金色,在指尖捻动,确实能感到细微的颗粒感。接下来是解决融合问题。他没有真正的灵墨,那东西价格不菲。他只能用最基础的方式模拟:找来普通的朱砂,用清水调和,然后尝试将不同比例的虫壳粉加入其中。
果然如那位杂役所说,虫壳粉几乎不溶于水,一加入便絮凝成团,沉在碗底。霍天渊尝试用细木棍搅拌,甚至注入微弱的灵力试图调和,效果甚微。绘制的所谓“符箓”(实际上只是模仿最简单“清洁符”的纹路),朱砂线条滞涩不堪,中间掺杂着明显的颗粒,灵力根本无法顺畅传导,废了一张又一张粗糙的草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失败没有让他气馁,反而激起了他的好胜心。他回想起《杂谈附录》中“掺以制符之墨”的说法,或许关键不在“水”,而在“墨”?或者,需要某种媒介?
他再次查阅那些杂书,寻找关于材料融合的记载。最终,在一本讲述凡间炼丹师处理难溶药材的手札残卷中,他看到了“以灵植汁液先融,再入主材”的土办法。
灵植汁液?霍天渊目光落在了墙角那几株他平日里练习灵力感知用的、最普通的“凝露草”上。这种草汁液带有微弱的粘性和灵力亲和性。他立刻采摘了几株,捣出汁液,先用草汁与少量虫壳粉混合,耐心研磨,直到形成一种极其细腻的、暗金色的糊状物,再小心地加入到朱砂中。
这一次,情况有了变化。虫壳粉在凝露草汁的包裹下,不再剧烈排斥朱砂,虽然融合度依然不算完美,但至少能够较为均匀地悬浮在墨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