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霍天渊照例前往甲字区丹房送一批新鲜的“清心草”。刚走近那排弥漫着浓郁药香的殿宇,就听到其中一间丹房里传来一阵气急败坏的嘟囔声,伴随着丹炉内火焰不稳定的“噗噗”异响。
他放轻脚步,将药材放在门口指定的筐篓里,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洞开的石门内的景象吸引。
只见一名看起来约莫十五六岁的外门弟子,正满头大汗地站在一座半人高的青铜丹炉前,脸色涨得通红,双手不断掐诀,试图稳定炉内躁动的火焰。但那火焰却如同脱缰的野马,时而猛地窜起,灼烧得炉壁发红,时而又骤然萎靡,几乎要熄灭。丹炉上方逸散出的药香,也变得刺鼻而杂乱,隐隐带着一股焦糊气。
“完了完了……又要废了!这‘辟谷丹’都炼废三炉了!”那弟子急得直跺脚,声音带着哭腔,“控火符篆都快用完了,这火怎么就是不听使唤!”
霍天渊认得这种最基础的辟谷丹,炼制难度并不算高,关键在于对火候稳定而均匀的掌控。他站在门口,并未出声,只是悄然运转灵识,仔细感知着那丹炉周围的灵气与火力分布。
在他的“视野”中,那丹炉仿佛被不同颜色的光晕笼罩。代表水、木属性的药力在炉内艰难地融合,而炉火提供的能量却极不均匀。丹炉的“坎”位(对应水行,需文火慢炖之处)火力却异常凶猛,如同沸水翻滚;而“离”位(对应火行,需武火催发之处)反而火力不济,显得温吞无力。整个能量场处于一种水火失衡、相互冲克的紊乱状态。
(内心独白:坎位过旺,离位不及,水火不济,阴阳失调。这么搞下去,不炸炉就算运气好了。)
他脑海中下意识地浮现出《水元诀》中关于“水润下,火炎上”,以及水流如何引导、平衡力量的种种感悟。水非一味柔弱,亦可载舟,亦可覆舟;火非一味暴烈,需有制约,方能持久。这炼丹控火,某种程度上,与操控水流、平衡力量有异曲同工之妙。
眼看那炉火愈发失控,药香中的焦糊味越来越浓,那弟子几乎要放弃,脸上写满了绝望。
霍天渊心中一动。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一个杂役指点正式弟子炼丹,实属僭越。但看着那弟子焦急的模样,以及那即将报废的一炉材料(虽然不值钱,但也是辛苦收集的),他终究没忍住,上前一步,在门口躬身,用尽量谦卑和不确定的语气开口道:
“这……这位师兄,打扰一下。小的……小的愚见,感觉炉内坎位火力似乎过猛了些,离位又稍显不足,导致气机紊乱。不知……不知可否尝试以神念稍加引导,让火力往离位流转些许,或许能……均衡一些?”
他的声音不大,甚至带着杂役特有的小心翼翼,但在这只有炉火噗噗声和弟子粗重喘息声的丹房里,却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