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战鼓”所带来的复杂影响,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投入霍天渊的心湖,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那面被列为禁器、封存入库的战鼓,像是一个鲜明的警示牌,提醒着他力量边界的模糊与危险。在经历了“共鸣灾难”的毁灭与“音律灵田”的创造之后,他又亲手打造出了一件游走于正邪之间、效用与代价并存的诡异法器。这种在极端之间摇摆的体验,让他感到一丝疲惫,也让他渴望回归到某种更为纯粹、更为基础的炼器挑战之上。
或许是出于对之前那些或笨重、或庞大、或影响范围过广的法器的一种逆反心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考验功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炼制一件极致微小的法宝。
他要挑战炼器之道的微观极限。
这个想法并非为了追求强大的威力或诡异的效果,仅仅是为了验证自身对材料掌控、灵力微操、符文微缩技术的极限。目标锁定为最常见的攻击性法器——飞针。他要炼制的,不是普通绣花针大小的飞针,而是真正细如牛毛,肉眼难辨,却能承载灵力、如臂指使的微观飞针。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材料在微观尺度下,性质会发生变化;灵力流经过于细微的通道,极易失控或逸散;符文的刻绘更是难如登天,任何一丝颤抖或误差,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霍天渊首先从材料入手。他舍弃了所有常见的金属,因为它们难以被塑形成如此极致的细微状态且保持结构稳定。他最终选定了一种名为“星尘晶丝”的罕见材料。这种材料并非天然矿物,而是某种天外陨星坠落后,其核心在极端条件下形成的、极其细微的晶体纤维,本身便具有优异的灵力传导性和惊人的韧性,但其获取难度极大,且处理起来极其困难,稍有不慎便会断裂或失去灵性。
他耗费了巨大的贡献点和人情,才从宗门库房换得短短的一小截,长度不足三寸,细若游丝,在光线下闪烁着极其微弱的七彩光泽。
接下来的塑形过程,几乎是对他神识和灵力控制的终极考验。他无法使用传统的锻打熔炼,只能以自身精纯的灵力为“刻刀”,辅以微弱如烛火的地火余温,小心翼翼地引导着那根“星尘晶丝”,使其自行盘绕、凝聚,最终固化为一根长度仅有一寸、粗细真正与牛毛无异的飞针雏形。这个过程耗费了他整整七天七夜,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有丝毫松懈,结束时几乎虚脱。
然后是核心的符文刻绘。他需要在比发丝截面还要细小无数倍的针体内部,构建出完整的能量引导与爆发回路。这已经超出了寻常炼器手段的范畴。霍天渊不得不将自身神识凝聚到极致,如同操控着最精细的手术刀,引导着一缕被稀释到极致的“灵识金液”,在微观世界中缓缓“绘制”。
他刻绘了最简单的“锐金”符文以赋予其穿透力,以及一个极其精简的“御物”符文核心,确保其能被神识驱动。整个过程如同在针尖上跳舞,任何一丝外界的干扰,甚至自身心跳的波动,都可能导致失败。他屏蔽了外界一切,将自己完全沉浸在那个微观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当最后一笔符文在针尖内部悄然连接,散发出微不可查的能量波动时,霍天渊知道,他成功了。
他小心翼翼地用灵力托着这根几乎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飞针,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它通体透明,仅在特定角度下,才能看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流光,静静地悬浮在空中,仿佛不存在于这个维度。霍天渊为其命名为“微尘”。
然而,成功的喜悦尚未持续多久,一个极其现实且尴尬的问题便摆在了眼前——如何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