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流符文”事件,如同在霍天渊已然波澜壮阔的炼器生涯中,又投下了一颗色彩诡异的石子。墨长老那口被气出的老血,以及随后面对高效能“涂鸦”回路时那混合着震怒、茫然与最终无奈妥协的复杂神情,成了器鼎峰经久不衰的谈资。霍天渊自己,则在惊魂甫定之后,对着那块蕴含“笑脸”、“哭脸云”和“螺旋圈小人”的玉板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他开始怀疑,是否存在着某种超越现有符文体系、更贴近能量本源流动规律的“道纹”,而自己那无意识的涂鸦,恰好歪打正着地触碰到了其冰山一角?
然而,理论的迷雾尚未拨开,一个更为宏大、也更为“霍天渊式”的构想,在他看到“霍氏奇物租赁”业务中,那些功能各异、性格(姑且这么说)鲜明的法器被弟子们分别租用,各自在特定场合发挥着或正经或搞怪的效用时,悄然浮现——如果,将这些各自为政的“奇葩法器”组合起来,让它们协同工作,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这个想法让他兴奋不已。他并非想要炼制一件新的、功能更多更杂的法器(“千机浑象球”的教训犹在眼前),而是试图探索现有法器之间,通过能量场耦合、行为模式互补,能否涌现出超越单个法器简单叠加的、全新的系统级功能。他将这命名为“法宝协同效应”研究。
说干就干。他选取了一批最具代表性、且能量属性不算过于冲突的“明星产品”作为实验对象:
· 以诡异轨迹飞行、速度飘忽的“拂光”飞剑(原“逐影”);
· 能自动翻烤、控温精准的“五味乾坤叉”;
· 穿上后不规则蹦跳的“蹦跳战靴”;
· 发出随机难听噪音的“魔音贯耳笛”;
· 以及那面能投影绚烂极光的“谬误之眼”;
· 当然,少不了他那永远热情过头、擅长帮倒忙的活宝——“小愣子”盾牌。
他将实验场地设在了后山那尊“丑尊”雕像旁的一片空地上,这里相对开阔,且远离主要建筑,就算出了乱子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破坏。
实验伊始,霍天渊试图以一种“指挥家”的姿态,通过自身神识同时连接并引导所有法器。他设想了一个“野外盛宴”的场景:“拂光”负责狩猎(戳点野果或小兽?),“五味乾坤叉”负责烹饪,“蹦跳战靴”负责……活跃气氛?“魔音贯耳笛”助兴?“谬误之眼”营造光影效果?而“小愣子”则负责……警戒?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从一开始就彻底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