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标允父子情(5)

朱元璋:“我也常拿自己的经历来教导标儿,让他明白创业有多难,守业又有多艰辛。

标儿虽然生在富贵之家,但没有那些纨绔子弟的毛病。

标儿长大后,温文尔雅,善良仁爱,对人热情周到,很有读书人的风范,而且还特别虚心好学,对宋濂他们,开口就叫师父。”

朱标:“后来宋师父,就是宋濂,他们家被胡惟庸案牵连进去,爸爸想处死宋师父,我和母亲拼命求情,宋师父才保住了一条命。”

马秀英:“可不是嘛,当时我就跟重八说,宋先生可是标儿的恩师,哪能说杀就杀呀。”

朱元璋:“唉,我也是当时气糊涂了,胡惟庸那案子牵扯的人实在太多了。”

朱棣:“大哥这心也太软了,胡惟庸案可是大事,宋濂和胡惟庸有牵连,怎么能轻易放过。”

朱元璋:“Judy,你懂啥!标儿重情重义,宋濂教了他那么多年,师徒情分在呢。再说了,标儿和你母后都极力保他,我总得给他们个面子吧。”

朱厚照:“哇哦,原来太祖爷也有这么‘宠老婆疼儿子’的时候呀,看来猛男也有柔情的一面呢。”

朱元璋:“你小子别贫嘴!这可不是宠老婆疼儿子,是标儿说的在理,宋濂虽然涉案,但罪不至死。”

朱允炆:“皇爷爷圣明,爸爸和皇奶奶求情也是出于仁义。宋濂先生是大才子,教导爸爸多年,对大明的文化传承也有功劳。”

朱祁镇:“啧啧,建文这话我爱听,看来有时候仁义还真能救命。不像我……(突然闭嘴)”

朱祁钰:“哥,你就别在这感慨了,说多错多。”

秦良玉:“各位,咱别打断,让洪武皇上和懿文太子接着说。”

朱标:“1371年,洪武四年四月,我和常氏结婚啦。

1374年,洪武七年,我的大儿子朱雄英出生。

1377年,洪武十年二儿子朱允炆出生。”

朱标:“这一年我二十二岁,爸爸看我年纪也不小了,就吩咐以后所有政事都先让我处理,然后再上奏给他。这是想让我‘每天接触大臣,处理各部门的事务汇报,锻炼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

朱元璋:“我当时就告诫标儿,我让你每天和大臣们见面,处理和批阅各衙门的报告,学习办事,要记住几个要点:

一个是仁,有仁爱之心才不会疏忽残暴。

一个是明,能明辨是非才不会被奸臣迷惑。

一个是勤,只有勤勤恳恳,才不会沉迷于安逸;还有一个是断,有决断力,才不会被条文法规束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从当皇帝以来,就没偷过懒,所有事务,就怕处理得有一点不当,辜负了上天的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