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集 永乐大帝(14)

朱标:“四弟这亲征,既扬了威又稳了边,比光在朝堂上骂管用。”

徐达:“当年我打漠北也没带这么多人,女婿这是把‘杀鸡用牛刀’玩明白了——要么不打,打就打服。”

朱元璋:“就该这样!五十万不够就再添五十万,敢动我大明的人,就得让他们知道疼!比某些只会守着京城哭的强。”

马秀英:“打赢了就好,别追太狠,将士们也累了。回来给他们炖点羊肉汤补补。”

袁崇焕:“兴安岭那地形,包抄不容易,永乐皇上这战术跟我守锦州时用的‘梯次推进’异曲同工。就是得让敌人摸不清虚实。”

朱载坖:“哎,阿鲁台带着家属跑路,跟搬家似的,估计连锅都没来得及带(笑表情包)。”

朱翊钧:“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下次再来接着揍!成祖爷这招‘打服为止’,比后来光送钱强多了。”

朱棣:“后来,阿鲁台降顺,我封他为和宁王。在此之前,我已经封瓦剌首领马哈木为顺宁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但瓦剌势力越来越强,不仅挡住咱们大明到西北的通道,还想控制鞑靼。”

朱载坖:“这操作够溜啊!打服了就给封号,跟给调皮的小弟发糖似的,既给面子又能拿捏住。就是瓦剌这小子,刚给了甜枣就想当大哥,野心不小啊。”

朱翊钧:“成祖爷这是‘分化瓦解’战术吧?封了鞑靼又封瓦剌,让他们互相掐,咱们坐收渔利。结果瓦剌翅膀硬了想单飞,这剧情跟话本里的反派逆袭似的。”

秦良玉:“封王容易,管王难!瓦剌占着西北通道,跟卡住咱们的嗓子眼似的,不收拾不行。当年我对付土司也这样,听话给好处,不听话直接打,就得恩威并施。”

戚继光:“瓦剌这是典型的‘给点阳光就灿烂’。永乐皇上封他们,本是想让北边形成平衡,没想到养出个更大的麻烦。这跟边防一样,哪块松懈了,哪块就出乱子。”

姚广孝:“封王是权宜之计,北边部落向来叛服无常。皇上这是先稳住局面,等腾出手来再收拾——就像下棋,先落子占位,再慢慢围杀。”

杨士奇:“我那会儿看奏章,瓦剌使者来朝时,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皇上表面笑嘻嘻,转头就跟我们说‘得盯着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朱高煦:“早知道瓦剌不安分,当初就该跟鞑靼一起揍!省得后来麻烦。换我去,直接带兵踹他们王帐,看谁还敢诈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棣:“你就知道打!刚打完鞑靼,再打瓦剌,北边不得打成一锅粥?先封王稳住,等他们内讧,咱们再出手,这叫‘以静制动’。”

徐达:“跟我当年对付北元残余势力一个路数,打拉结合。就是瓦剌这伙人比当年的部落难管,得下狠手才能治住。”

朱元璋:“给脸不要脸的东西!封了王还敢挡道?朱棣你等着,迟早得再亲征,把瓦剌那几个王的帽子给我摘了!”

马秀英:“北边就没消停过,刚安抚好这个,那个又跳出来。将士们也遭罪,总得出征。”

袁崇焕:“瓦剌想控制鞑靼,这是想当‘草原霸主’啊。跟后来后金那套路差不多,就得在他们没成气候时按住,不然养虎为患。”

朱载坖:“哎,阿鲁台降顺后老实不?别也是个墙头草,风一吹就倒。”

朱翊钧:“大概率是假意归顺,毕竟刚被揍过,缓过劲来指不定又反。不过成祖爷这手‘封王制衡’,至少换了几年安稳,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