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哥你那是扰民!爸爸这叫自带帝王相,成祖爷一眼就看出是块当皇帝的料——比你当年被王振忽悠强多了。”
秦良玉:“永乐皇上这梦,说白了就是给孙子提前盖章认证。有这层加持,往后培养起来更上心了吧?”
徐达:“这就跟我当年看常遇春的儿子似的,一眼就知道是不是块打仗的料。女婿眼光毒,小瞻基后来能成器,打小就看得出来。”
戚继光:“这叫开局自带buff!有永乐皇上这梦垫底,宣德,咳咳……现在还是小殿下,小殿下从小接受的肯定是顶配教育,跟我练新兵似的,起点就高。”
海瑞:“帝王降生附会祥瑞,虽为常例,然宣德皇上后来功绩卓着,也不负此梦的期许。所谓‘天助自助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朱标:“允炆说得有道理,史官写这些是为了让皇位更顺理成章,不过小瞻基后来确实没辜负这期望,比啥都强。”
马秀英:“孩子们有出息比啥都强。不管梦真不真,瞻基能把仁宣之治续上,就是朱家的福分。”
朱棣:“那是!我的孙子,能差吗?当年带他北征,才几岁就敢摸战马,那股劲儿,随我!”
朱厚照:“得得得,成祖爷又开始炫孙了!咱们还是继续听故事吧。”
朱瞻基:“1409年,永乐七年,我跟从爷爷巡幸北京,爷爷让我观看农家耕种用的农具和田家的衣食,并作《务本训》赠送给我。
1410年,永乐八年,爷爷北征蒙古,命我留守北京。
1411年,永乐九年十一月,我被册立为皇太孙,开始加冠。从这时候起,不管是巡幸北京还是征讨蒙古,我都跟着爷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厚照:“嚯!小时候就开始‘农村实践课’?比我小时候上的太傅课接地气多了!早知道我也跟农民伯伯学学,说不定还能发明个新玩物(搓手表情包)”
朱厚熜:“堂兄你就知道玩。成祖爷这是让宣德爷打小就懂民以食为天。”
朱祁镇:“留守北京?爸你四岁就当‘京城总代理’了?比我当年亲征时还小!我那会儿要是有这历练,估计也不会被忽悠(叹气)”
朱祁钰:“哥你就别对比了。成祖爷这是给爸爸开‘帝王速成班’,从种田到守城全学,比你光听王振瞎掰强百倍。”
杨荣:“皇太孙册立那天,永乐皇上亲自给他戴冠,还说这顶帽子不好戴,得记着百姓的饭碗。小殿下当时虽然小,却听得笔直,那模样,跟小大人似的。”
杨士奇:“跟着永乐皇上北征时更逗,小殿下见士兵扎营,就蹲旁边看,还问,这帐篷漏风不?冬天冷咋办?永乐皇上听了直乐,说这孙儿比他爹懂军务。”
秦良玉:“从小就懂体察民情,难怪后来能把仁宣之治续上。这就跟带兵似的,得知道士兵冷暖,才能军心所向。”
徐达:“女婿这教育方式对路!光读书不行,得接地气。当年我教儿子练刀,也得先让他知道刀能砍柴也能杀敌——小殿下这是把江山俩字往实里学。”
戚继光:“这叫沉浸式培养!从农家到军营全体验,比我给士兵讲兵法管用。宣德皇上后来能平衡文武,估计打小就见识过两边的难处。”
海瑞:“知稼穑之苦,明守土之责,这是君主的根基。宣德皇上自幼所受的教诲,实在是后世的典范,远超那些只知在深宫里享乐的人。”
朱棣:“那是!我的孙儿,能让他跟温室花朵似的?就得经风雨!当年他跟我在沙漠里吃干粮,眉头都不皱一下,比他爸强。”
朱高炽:“……爸,我那是体格子不允许!不过瞻基这小子确实随你,打小就精力旺盛,跟小马达似的。”
朱厚照:“看来宣德爷是全能型选手!上能跟成祖爷出征,下能看农民种地,比我这只会玩的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