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奴役尽

“陛下,新研制的‘龙力车’造好了。”百工坊的匠师前来献宝,推着一辆铁制的车子,车轮上刻着龙纹,“这车不用牲畜拉,只要让奴隶踩着踏板,一天能运十吨石料,比以前快三倍!”

李砚走到车前,看着踏板上的铁镣——显然是为了防止奴隶逃跑设计的。他点点头:“赏匠师黄金百两,让工部立刻批量打造,发到各工地去。”

匠师喜滋滋地领赏退下。李砚摸着冰冷的车把,心中没有丝毫波澜。他知道,这龙力车会让更多奴隶累死,但那又如何?只要能让大秦的基建更快完工,只要能让炎黄子孙过上更舒适的日子,再多异族的死亡,都是值得的。

这种“值得”,还体现在对边军的指令里。每次与残余的异族部落开战,李砚给镇边大将的圣旨都写着:“先用降俘为饵,耗其精锐,再以铁骑踏之。”所谓“降俘”,就是那些已经投降的异族奴隶,把他们推到阵前当炮灰,既能消耗敌方的箭矢,又能减少大秦士兵的伤亡,可谓“一举两得”。

上月与欧洲的法兰克残部作战时,镇边大将就用了这招。他把两千罗马俘虏绑在阵前,法兰克人射箭时难免有所顾忌,等箭射得差不多了,大秦的铁骑再冲锋,轻松就击溃了敌军。事后清点,罗马俘虏死了一千八,大秦士兵只伤亡了三十人。

小主,

“打得好。”李砚看着战报,对前来复命的大将说,“这些罗马俘虏本就快病死了,能死前做点贡献,也算是他们的‘造化’。”

大将躬身道:“陛下英明。臣已按您的吩咐,把法兰克的俘虏也编进了奴隶营,让他们去修龙脊道的最后一段。”

李砚满意地点头。他要的就是这种循环——用战争俘获奴隶,用奴隶修建基建,用基建支撑战争,直到所有异族都死光,只剩下炎黄子孙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为了让这种循环持续下去,他还废除了徭役制度,改为“雇工制”。中原百姓只要参与基建,就能领到粮食和工钱,甚至能分到用异族奴隶开采的矿石制成的农具。这让百姓们对基建热情高涨,没人再怀念昔日的徭役,反而觉得陛下“体恤民情”。

“爹,今天我在工地上搬了十块砖,领了两斤米!”一个少年举着粮袋冲进家门,脸上满是兴奋,“监工说明天要是能搬十五块,还能多给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