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后的能量场感知,升级为了“共鸣实验”。云逸不再满足于被动感受,而是尝试进行极其轻微的“互动”。
他会选择在“星璇点”处于能量低谷(明灭周期的间歇期)时,模拟出一丝与当前天象主星同源的、极其微弱的星辰波动,轻轻“触碰”能量场。
起初,“星璇点”毫无反应。但经过数次尝试后,在某次他模拟“北斗星力”波动时,“星璇点”竟然在能量低谷期,提前了微不足道的一丝时间,开始了新的明灭周期!并且,那个周期的亮度峰值,比预测的略高了少许!
“它识别了!并且做出了响应!”云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这证明“星璇点”并非死物,它具备某种初级的“识别”与“学习”能力!虽然反应极其微弱,但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
当然,他严格控制着实验的强度和频率,绝不过度干扰,以免影响其自然成长。
傍晚 · 成长模型的修正
傍晚的数据分析,变成了对“小星星”整体成长模型的修正。他将“星璇点”的节律数据,与植株整体的高度、叶片数量、灵韵总量等宏观指标进行关联分析。
他发现,在“星璇点”活跃周期明显缩短、或者对特定星力产生响应后的一段时间内,“小星星”的整体生长速度,会有一次极其微小但确实存在的“加速”。而新叶萌发的速度,似乎也与某些特定星辰(如“轩辕十四”)过顶的时段存在正相关。
“微观节律,驱动宏观成长……”云逸得出了初步结论。这株灵植的成长,并非均匀进行,而是受到体内星辰节律与外界星象的双重调控!这解释了为什么之前他觉得“小星星”的生长时快时慢,原来背后有着如此精妙的宇宙时钟在掌控。
夜晚 · 星辉下的守望
夜晚,当万籁俱寂,星辰布满天幕时,云逸有时会关掉琉璃灯盏,只借着星月之光,静静地坐在窗边。
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那片“异常叶片”,而是温柔地笼罩着整株“小星星”。在他的感知中,这株幼苗仿佛不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个微缩的、正在按照星辰法则缓慢呼吸和成长的宇宙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