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海从贴身的布袋里倒出一堆毛票,仔细数了两遍:还差四百七。
我有个主意。乌娜吉突然压低声音,老崔说,獐子岛那边现在海参正肥......
第二天天不亮,一支奇怪的队伍就出发了。郭春海带着格帕欠和二愣子,乌娜吉背着孩子,连托罗布老爷子都拄着拐杖跟来了。他们没走大路,而是沿着山脊一条猎人小径,直奔绥芬河口岸。
老崔早在码头等着,身边是条比往常大得多的渔船。今天赶大潮,他搓着手说,能上獐子岛背风面,那儿有片参场还没人发现。
船行两小时,獐子岛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次老崔没停在上次的浅滩,而是绕到岛屿另一侧。这里的礁石更加陡峭,海浪拍在岩壁上碎成白色泡沫。
得潜水。老崔分发着简陋的装备:几个汽车内胎改的救生圈,绑着网兜的长竹竿,还有用玻璃镜片做的简易潜水镜。
郭春海第一个下水。冰冷的海水让他倒吸一口气,但很快适应了。透过潜水镜,海底世界清晰可见:墨绿的海草随波摇曳,五彩的小鱼穿梭其间,最引人注目的是礁石缝隙中那一团团黑色的——野生海参的触手!
他浮上来换了口气,再次下潜。这次带了铁钩,瞄准最大的那条海参轻轻一撬。那海参受惊喷出一股内脏,但肉足仍牢牢吸在石头上。郭春海不急,用钩子尖轻轻挠它的腹部。海参终于松动,被他整个收入网兜。
岸上,乌娜吉和托罗布老爷子也没闲着。他们在潮间带发现了一片牡蛎滩,用铁钎撬了满满一筐。孩子坐在礁石上玩贝壳,小脚丫被海水泡得发白。
正午时分,收获已经相当可观:五十八条海参,大半都有手掌长。老崔说这种品相在饭店能卖到五块钱一条,众人干劲更足了。
意外发生在返程前。二愣子为了抓条特大号海参,潜得太深,差点被暗流卷走。郭春海眼疾手快,甩出拴着浮球的绳子把他拉回来。二愣子趴在礁石上咳得撕心裂肺,却还死死攥着那条大海参。
不要命了?郭春海气得给了他后背一巴掌。
二愣子嘿嘿一笑,举起战利品:春海哥,你看......那海参足有小臂粗,黑得发亮,背上还有道金色的线。
金线参!老崔眼睛瞪得溜圆,这玩意儿可遇不可求,药材铺给十五块都算少的!
回程的船上,众人虽然疲惫但满脸喜色。老崔算了一笔账:普通海参按五块算,金线参至少十五,再加上牡蛎和顺手捞的几只鲍鱼,这一趟少说能进账三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