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巧思浮力

“蛟龙号”返航的路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显得沉默而凝重。那只刚刚出水的宋代青白釉碗,被里三层外三层地用软布包裹好,锁进了船长室的保险柜,与之前明代沉船的影像资料放在了一起。它不再仅仅是一件古董,更像是一块灼热的炭火,承载着一个可能惊动全国考古界的巨大秘密。

甲板上,没有了往日丰收后的喧闹,船员们各自忙碌着手头的工作,但眼神交汇时,都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震撼与谨慎。二愣子几次想开口说点什么,都被老崔用眼神瞪了回去。格帕欠则一如既往地沉默,只是擦拭保养潜水装备的动作,比平时更加细致用力。

郭春海站在驾驶室里,目光看似平静地注视着前方海面,内心却如同船下的海水般暗流汹涌。宋代沉船!这个发现的意义,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最初只是为了回报陈教授恳请的范畴,将他和他的船队推向了一个更高的、也更具风险的舞台。

如何安全、完整地将这艘可能极其脆弱的宋代沉船发掘出来,成了一个比发现它本身更加棘手的难题。明代沉船尚且因为结构不稳而危机四伏,这艘沉睡更久、木质可能更加糟朽的宋船,任何轻微的触碰都可能导致其彻底坍塌,化为历史的尘埃。传统的拖拽、吊装,对于它来说,无异于毁灭。

他的眉头紧锁,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那艘明代沉船倾斜的残骸、坍塌的船板,以及陈教授看到嘉靖通宝时激动而又忧心忡忡的表情。必须想一个万全之策,一个既能将船体起浮,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其完整性的法子。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甲板角落,那里堆放着几个废弃的、用来修补渔船漏洞的旧汽车内胎和几个充满气的橡皮浮子。这是渔民家里常备的东西,遇到小船漏水或者需要临时增加浮力时,就会把它们塞进船舱或者绑在船帮上。

一个火花,骤然在郭春海脑海中闪现!

浮力!利用浮力!

他猛地转过身,大步走到那堆旧内胎和浮子前,拿起一个充满气的橡皮浮子,掂了掂分量,又看了看它提供的浮力。一个大胆的、前所未有的构想,如同破开乌云的阳光,瞬间照亮了他的思绪。

为什么不利用类似的原理,给那艘沉睡的宋船,也“穿上”一件巨大的“浮力衣”?

他立刻找来纸笔,也顾不上驾驶,将舵轮交给副手,自己就趴在航海图桌上,飞快地勾勒起来。他画了一个简单的沉船轮廓,然后在船体下方和周围,画上了数个巨大的、如同气球般的浮囊。用管道将这些浮囊连接起来,通过船上的空压机,缓慢而均匀地向这些浮囊中注入空气,利用空气产生的巨大浮力,将整艘沉船从海底的吸附和重压下,平稳地、整体地“抬”起来!就像用无数只无形的手,轻轻托起一个沉睡的巨人!

这个想法看似异想天开,却并非毫无根据。他想起以前在林业局帮忙时,见过工人们利用充气的橡胶气囊,将沉重的原木从泥沼中拖出来。原理是相通的,只是规模放大了无数倍,环境也从陆地变成了凶险莫测的深海!

“老崔!格帕欠!二愣子!你们过来一下!”郭春海压抑着兴奋,将核心成员叫到驾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