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正气传承·12.攻克上都,兵发燕云十六州(一)

第5章 正气传承·12.攻克上都,兵发燕云十六州(一)

(一)玄鸟载俘,轻骑追残

漠北的晨风卷着沙砾,打在玄鸟的羽翼上沙沙作响。我勒住鸟缰,望着郭虎的骑兵队如洪流般涌向草原深处——七个大阵的骑士们披着晨光,甲胄反射的金辉与黄沙交融,马蹄扬起的烟尘遮天蔽日,正循着忽必烈残部的踪迹追击。“告诉郭虎,留三千骑看守辎重,其余人全速追击,务必在博尔术与速不台残部汇合前咬住他们。”我对身旁的传令兵嘱咐,指尖在地图上划过“斡难河”的位置,那里是蒙古人的发祥地,此刻却成了他们的逃亡终点。

阿黎正蹲在玄鸟背上,用麻绳将忽必烈捆得结实。这位元廷大汗穿着被沙砾磨破的锦袍,往日的威严荡然无存,只是不住地挣扎,嘴里叽里咕噜地骂着蒙古话。“别乱动。”阿黎从腰间摸出枚银针,在他颈后轻轻一扎,忽必烈顿时瘫软如泥,只剩眼珠还能转动。她拍了拍手,对我笑道:“这下老实了,保证到北京都醒不了。”

我点点头,调转玄鸟方向:“六百名玄鸟队员跟我走,其余人配合郭虎,遇敌不必恋战,只需用手雷迟滞他们,等主力赶到即可。”六十只玄鸟率先升空,翅膀拍打的声音惊起草原上的雁群,它们盘旋着往南飞去,仿佛在为我们引路。

飞过居庸关时,晨光正好漫过关楼的箭窗。守关的汉兵认出我们的旗号,纷纷举矛欢呼,声浪震得关下的冰河都似在震颤。我低头望去,关墙上新插的汉旗正猎猎作响,旗角扫过蒙元旧制的“狼头纛”,那面曾在中原大地上耀武扬威的旗帜,此刻已被踩在马蹄下,成了碎片。

(二)紫禁演武,故都新生

第二天午后,玄鸟群终于抵达元大都。紫禁城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刺眼的光,朱红宫墙虽仍矗立,墙根却已生出青苔,像是蒙元统治的腐朽印记。我们降落在宫城西侧的演武场,场地上的箭靶还插着蒙古式的狼牙箭,却已被汉兵的长矛戳得稀烂。

“将军!”郭龙的声音从场外传来,他穿着一身崭新的明光铠,身后跟着郑云、赵时赏等将领,亲卫队员们捧着头盔,列队站得笔直。郭龙快步上前,单膝跪地:“末将已按令接管大都防务,城内蒙古贵族尽数收押,百姓们正沿街设案,要为将军接风呢!”

我翻身下鸟,扶起他时,指尖触到他甲胄上的凹痕——那是在襄阳城下被回回炮碎片砸的。“百姓们怎样?”我问。郑云接口道:“大都汉人占了七成,见咱们入城,都把藏了多年的汉旗挂了出来,还有老人带着孩子,在街头唱岳飞的《满江红》呢。”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只是北城的色目人聚居区有些骚动,末将已派兵看住了。”

“不必苛责。”我望着宫城深处的太和殿,“只要不反抗,暂且让他们安居。咱们要的是天下归心,不是玉石俱焚。”正说着,阿黎已将忽必烈从玄鸟背上拖了下来,解开他颈后的银针。这位大汗醒转过来,见了周遭的汉兵,突然像疯了似的挣扎,却被亲卫死死按住。

(三)天道轮回,汗王屈膝

众人换了战马,往午门行去。石板路上的马蹄声清脆,惊飞了檐角的鸽子,它们绕着“承天门”的匾额盘旋,仿佛在打量这失而复得的汉家宫阙。到了午门广场,我令阿黎解开忽必烈的绳索,只留了脚镣。他踉跄着站稳,望着广场上竖起的“还我河山”石碑,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