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通风橱里,一缕青烟缓缓升起。
艾琳屏住呼吸,看着烧杯中的液体从湛蓝变成浑浊的灰白。这是本周第七次尝试——寻找一种能够替代塑胶层的物质,既能阻隔以太外泄,又能承受术式释放时的高温。
又失败了……她小声自语,将失败的样品标记好放入抽屉。抽屉里已经整齐排列着二十多个类似的试管,每个都贴着日期和配方编号。
窗外的索邦校园覆盖着二月的薄雪,学生们裹紧大衣匆匆走过,没人注意到化学实验室彻夜亮着的灯光。艾琳揉了揉酸痛的眼睛,翻开笔记本,划掉今天的又一个假设:
她咬着笔帽,目光落在下一页的理论推导上——要
艾琳?
克劳德教授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艾琳下意识合上笔记本。教授端着两杯咖啡走进来,白大褂上沾着新鲜的试剂痕迹。
又熬夜?他将其中一杯递给艾琳,这是第三杯了,再喝下去你的心脏会抗议的。
艾琳接过咖啡,温热的触感让她意识到自己的手指有多冰凉:谢谢教授……我只是想尽快完成这个阶段。
教授的目光扫过她布满血丝的眼睛,落在紧合的笔记本上:还是那个小项目
艾琳低头啜饮咖啡,苦涩在舌尖蔓延,有些理论验证……
她没有说谎,只是隐瞒了关键部分。这个研究早已偏离了军方要求的频率优化,转向更危险的领域——单人术式装置。
教授沉默地喝了一会儿咖啡,突然说:材料系的杜邦先生新合成了一种陶瓷纤维,据说耐热性很好。他若无其事地将一张便签推过来,这是他的实验室门牌号。
艾琳猛地抬头,教授却已经转身走向门口:对了,下周三我要去里昂开会,实验室钥匙交给你保管。
门关上后,艾琳展开便签——上面不仅写着门牌号,还有一行小字:防火测试在B3地下室,无人值班。
---
陶瓷纤维的效果比预期更好。
艾琳将细如发丝的白色纤维编织成管状,套在铜导线上。在显微镜下,这种材料的结构像蜂巢般规整,理论上能有效分散热量。
第一次测试时,她只敢输入最小剂量的以太。导线微微发热,但没有出现塑胶层那种焦糊味。第二次,她增加了50%的能量——纤维管开始泛出珍珠般的光泽,将多余热量均匀辐射到空气中。
太完美了……她记录下数据,手指因兴奋而微微发抖。这种材料可以能解决耐热问题。
但真正的考验在第三天到来。当她尝试模拟完整术式释放时,导线还是烧毁了——不是外层,而是内部的铜芯因瞬间高温熔断。
艾琳盯着断裂的导线,突然意识到问题所在:材料能散热,但无法阻止金属本身达到熔点。她需要的不只是保护层,而是一种能即时吸收热量的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