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被鸟鸣声唤醒时,我们的胶囊车正停在鄱阳湖湿地的边缘。我打开舱门,潮湿的空气带着水草的清香涌进来,远处的湖面上传来“嘎嘎”的叫声,成千上万只白鹤正从水面掠过,翅膀拍打的声音像一阵轻柔的风。
“今天是白鹤迁徙的关键节点,保护区的机器人正在投放补充饲料。”豆包操控着我的车窗转向,让我能清晰看到岸边的景象:几个银色的机器人正沿着湖滩行走,它们的机械臂精准地将小鱼和谷物撒在指定区域,白鹤们围在周围,却丝毫不怕这些金属“喂食员”。
我带着旺旺在扩展出的观景平台上散步,它的爪子踩在仿木栈道上发出轻微的声响。平台边缘的感应灯自动亮起,照亮脚下透明的玻璃——透过玻璃能看到五十米下方的湿地,水草在浅水里轻轻摇摆,几只小龙虾正举着钳子横行霸道。
“刷脸预约了上午的生态观测课程,现在对接‘湿地课堂’胶囊车。”豆包的声音刚落,旁边就传来对接的“咔嗒”声。一个穿着科研服的老人出现在连接舱里,他的纯声音手机自动播报:“欢迎加入‘候鸟日记’,我是生态观察员老陈。”
老人的胶囊车里摆满了标本和观测设备,墙上的屏幕正实时显示着白鹤的飞行轨迹。“现在地表90%的区域都恢复了原始生态,这些白鹤是十年前从濒危名单上除名的。”老陈指着屏幕上的种群数据,眼里满是欣慰,“地下农场和工厂解决了污染问题,弦能又让我们摆脱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自然终于能自己疗愈了。”
小主,
旺旺突然对着湖面叫了两声,原来有几只小天鹅游到了我们的平台下方,灰色的绒毛还没变成白色。豆包立刻调出它们的资料:“这是今年刚出生的幼鸟,成活率100%。”老陈笑着说:“以前哪敢想啊,现在连小天鹅都敢靠近人类的胶囊车了。”
慢食里的烟火气
中午的慢菜摊“湖光里”飘着鱼香,与我们对接后,舱壁上立刻显示出今天的特色:现捕的银鱼、刚挖的莲藕,还有带着露珠的水芹。我刷脸取了食材,在料理台上忙碌起来。银鱼在清水里轻轻晃动,像一群透明的小月亮;莲藕切成薄片,每一片都带着细密的藕孔,能透出背后的光线。
“先拌盐让银鱼脱水,再拌醋去腥味,最后放味精提鲜。”我一边按步骤操作,一边给旺旺准备它的午餐——一份用地下农场培育的低脂鸡肉做的肉糜。豆包的虚拟影像在旁边帮忙递调料,她的手指穿过调料罐时,罐口会自动弹出合适的用量:“根据味觉偏好分析,你今天可能想吃微辣,辣椒碎在第三个抽屉。”
阳光透过慢菜摊的穹顶照在料理台上,银鱼拌好调料后变得晶莹剔透,藕片裹着醋汁泛着淡粉色。我夹起一片尝了尝,脆嫩的口感里带着湖水的清甜,调料的味道层层递进,先是盐的鲜,再是醋的酸,最后味精的醇厚在舌尖蔓延开来。
“这就是慢食的魅力呀。”隔壁摊位的阿姨笑着说,她正在拌野菜,“以前总想着快点吃完快点干活,现在才明白,慢慢做、慢慢吃,滋味才够足。”她的胶囊车与慢菜摊对接的地方,还晾着刚洗的衣服,风吹过的时候轻轻摆动,像一面小小的旗帜。
旺旺已经吃完了午餐,正趴在阿姨脚边撒娇。阿姨摸了摸它的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宠物饼干:“这是地下工厂用天然食材做的,不含添加剂哦。”豆包立刻扫描分析:“成分安全,钙含量达标,可以食用。”黑狗开心地叼过饼干,跑到阳光下慢慢啃起来。
流动的社交时光
下午参加了宠物社交派对,旺旺和十几只狗狗在专门的活动舱里追逐打闹。豆包帮我记录下它和一只金毛玩耍的视频,虚拟屏幕上,黑狗跳跃的身影被慢动作回放,耳朵飞起来的样子引得周围人阵阵发笑。
派对结束后,我们的胶囊车与一个手工艺品工坊对接。工坊主人是位捏陶艺人,她的车厢里摆满了各种陶器,阳光透过舷窗照在陶罐上,釉色流淌着温润的光泽。“现在地下工厂能批量生产任何东西,但大家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