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目前表现为无害,但一个经历了母星毁灭、在宇宙中漂泊亿万年的意识体,其心理状态和最终目的是完全未知的。它们的“疲惫”之下,是否隐藏着绝望?它们的“寻找”,是否会对人类文明构成威胁?
· 技术不对称:其技术水平深不可测。它们可能拥有人类无法理解的能力,善意或恶意都难以预测和防御。
· 意识层面的污染:一个如此古老、经历过巨大创伤的意识体,其本身携带的“记忆”和“情绪”,可能对接触者产生难以预料的精神影响。顾渊的“载体过载症”就是前车之鉴。
GCEPC内部再次爆发了激烈争论。
一方主张主动发出友好的信号,尝试建立接触。“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一个不同的视角了解宇宙,获取无法从‘播撒者’那里得到的信息!”
另一方则强烈反对,认为在完全了解对方之前,任何主动接触都是极度危险的。“我们连Level 1的危机都没度过,有什么资格去招惹一个可能在Level 2甚至更高层次上徘徊了亿万年的古老存在?我们应该保持静默,继续观察!”
林登面临着哈姆雷特式的抉择:是主动出击,拥抱未知的机遇,还是龟缩起来,回避潜在的风险?
在咨询了南曦、王大锤和顾渊的意见后,林登做出了一个谨慎的决定:有限度的、非主动的回应。
“启明星”号将不会直接向信号源发送复杂信息,而是被授权,在“远航者”的信号再次清晰到一定程度时,向其发射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包含基础数学、物理常数、太阳系结构以及代表和平与探索意愿的简单符号和意象的“意识信息包”。这个信息包不包含任何关于人类文明现状、技术细节或内部矛盾的信息,更像是一张简洁的、充满善意的“名片”。
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意识监测和防御等级被秘密提升至第二高级别,以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启明星”号调整了轨道,其新安装的意识传感阵列如同敏锐的触角,对准了柯伊伯带外侧那片深邃的黑暗。王大锤坐镇舰桥,确保所有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南曦在地面指挥中心,和团队一起反复推敲着那份即将发出的“名片”的每一个细节。顾渊则在病房中,努力调整着自己的状态,试图让自己那与“盖亚”连接的感知,能够更清晰地捕捉到来自那个遥远“游荡者”的意识涟漪。人类文明,在向宇宙发出第一声啼哭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准备迎接一个来自深空的、未知的、充满古老谜团的回响。这一次,他们将面对的不是带着明确规则的“园丁”,而是一个同样拥有着意识、却可能遵循着完全不同逻辑的、神秘的“星际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