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赵浔转身继续慰问黄巾众人,看着众人对赵浔的恭敬模样,刘晔爷猜出赵浔的身份不一般,于是开口道:“对了老先生,还没问您的名字呢?”
“您贵姓啊!”
闻言赵浔回头看向刘晔,同样轻笑道:“在下姓张,唤我张角就是。”
“张老…,大贤良师!?”
当刘晔得知赵浔身份后很是惊讶,见识过张梁(司澄),从其精明强干的模样,很难想象到,黄巾这等倾天起义的领袖,居然是一个农民似的老者。
刘晔可不会因形象而轻视赵浔,反而因为赵浔这等朴素形象,越发觉得赵浔高深莫测。
而刘晔也是发扬传统,在知晓赵浔身份后,便如同狗皮膏药般,找各式各色的粘在赵浔左右。
由于处事得当,偶尔也能给出不错的意见,赵浔不仅不烦刘晔,反而越发对刘晔感兴趣。
刘晔给他的相处很奇特,有点像一个“熟”人,但是赵浔又想不起到底是谁。
既然,刘晔老是跟在身侧。
赵浔干脆就给了刘晔一个名分,使其担任天师府记事,在赵浔身侧辅佐。
直到赵浔称帝当日,洛阳城中的百姓可谓是锣鼓喧天,虽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太平教众。
而在天下黄巾众将的瞩目下,赵浔正式在洛阳登基。
至此,大夏成立。
黄巾军也正式更名夏军,紧接着便便是册封诸将,从马元义、波才、白波等黄巾大宗渠帅,基本都是公爵。
赵弘、杨奉等二线将领,则是侯爵之位。
封王者,唯独有三。
张宝、张梁赫然在列,除此二人外,另一人正是颜良,封为安平王,追谥忠义。
由于颜良无子,降爵袭于其弟颜栩,封做安平侯。
就在赵浔登基之后,大汉在长安也正式公布了刘宏独自死讯,言说在前往长安路途之上患病而亡,遗命太子刘辩为帝。
刘虞、何进、袁术三人为托孤大臣,在刘辩未成年掌权之时代理朝政,以平定黄巾之乱,兴复汉室。
从长安传来的消息,漂亮话是一套一套的,但赵浔一个字都不信。
刘宏驾崩,赵浔不觉得意外。
以刘宏的淫乱程度和胆略,暴死简直太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