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和长安之间有数道关隘。

在其中最为闻名且关键的有两道,一为函谷关,是洛阳的西大门。

对于洛阳相当重要,不仅仅可以防范汉军来犯,还是出兵到第一道阻碍。

因而无论付出什么代价,赵浔都定要拿下函谷关。

另一道则是潼关,此地与赵浔而言算是老相识了,西出便是长安。

是长安的东大门,地位不言而喻。

两道关隘之中,潼关自然为汉军牢牢占据。

至于函谷关的情况都有些特殊,此前在黄巾攻占洛阳之时,汉军跑的仓促,赵浔则害怕汉军设伏击并未轻举妄动,此时函谷关乃至更西的弘农,都是两方势力的缓冲区。

弘农好歹还有些汉官在内,至于函谷关则近乎无人。

此番汉军东征,大夏西征,函谷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虽说夏军要晚于汉军出征,但是函谷关距离洛阳更近,显然大夏拿下函谷关更为简单。

果然刘晔挂帅之后,立刻派马元义领一支轻骑往函谷关而去,赶在汉军赶到之前占领函谷关,并再次与汉军对峙,此番依旧是刘虞亲自挂帅,何进为副。

至于袁氏兄弟二人,以袁绍为帅南下益州平乱。

和刘晔一样,刘虞也遣一支劲旅想要夺下函谷关以拿下先手,但是很可惜,比之刘晔还是慢了一步,当马元义在函谷关之上,看向马腾率领的队伍时,马元义满是嘚瑟。

“想拿下函谷关,等到下辈子吧。”

见此马腾憋屈的不行,但是挥手示意众军退下,此番大军未至,自然不可能轻举妄动。

马元义此举不仅仅是泄愤,也是最浅显的激将法,马腾自然不会上当。

而后,在马元义拿下函谷关后。

刘晔和刘虞分别率大军赶赴函谷关和弘农,两军扎营对峙。

当刘晔汉室宗亲的身份被刘虞知晓后,立刻便在汉军之中掀起轩然大波。

“简直可恨!”

“刘子扬身为帝室之胄,居然与黄巾贼为伍助纣为虐!”

一时间汉军众臣皆对刘晔愤懑不已,而刘虞面容平静,并不为之所动,他在思考的是如何借助这些事件,从而攻下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