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研究所与新境界理念——体系化的基石

会议接着讨论了“林氏优化法阵”的推广计划。首批在三个高阶练习室安装的法阵运行稳定,效果卓越,博格导师甚至凭借其辅助,成功稳固了「统御境」后期的境界,并开始尝试触摸七环法术的更深层应用。研究所接下来计划在学院的元素池、冥想塔等核心区域逐步安装优化法阵,并开始研究小型化、便携化的可能性,以备野外作战或特殊任务之需。

“法阵的优化不仅仅是提供能量,”林可强调,“其创造的‘低干扰环境场’本身就是一个极佳的研究对象。杨华注意到,在这个环境场内,法师更容易进入深度冥想状态,与魔力的亲和度也会提升。这或许能为我们理解‘环境魔力惰化’的根源,以及开发更普适的‘环境调和’技术,提供线索。”

就在会议接近尾声时,研究所的大门被轻轻推开,杨华走了进来。她刚结束一场在智慧古树下的大型“调和冥想课”,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温润平和。她安静地坐在林可身边的空位上,立刻有研究员为她递上一杯特制的、具有安神效果的花茶。

“杨华女士来得正好。”林可看向她,“关于新境界体系的推广,尤其是‘生命韵律疗法’与各境界修行的结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更具体的方案。”

杨华微微颔首,轻声说道:“我这边也有一些进展。通过大规模授课和个别辅导,我发现不同境界的法师,其生命韵律与魔力结合的‘症结’各有不同。「启明境」重在引导与疏通,建立连接;「织法境」需协调构建节奏与呼吸,减少内耗;「架构境」要管理多线程意念,防止思维淤塞;而「统御境」……则开始需要与外部环境,尤其是优化法阵形成的‘场’进行深度共鸣。”

她拿出了一卷她自己绘制的、充满柔和线条和能量流向示意的人体经络与能量节点图,与林可那些充满几何图形和数据标记的图纸形成了鲜明而和谐的对比。

“我初步整理了一份《各境界身心调和要点》,可以作为新教材的补充章节。另外,与草药学导师合作的改良魔药,第一批‘宁静之心(调和版)’和‘活力复苏(滋养版)’已经通过安全性测试,效果和口碑都很好,可以考虑纳入学院的常备资源列表。”

林可接过那卷图纸,仔细看着上面那些蕴含着独特感知智慧的标注,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很好。这将我们的体系从单纯的‘术’与‘法’,提升到了‘道’与‘理’的层面。认知、控制、应用,需要与身、心、灵的调和相辅相成。”

她综合了会议的所有讨论,做出了最终总结与部署:

“诸位,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其最终目标,并非仅仅是解决艾瑞蒙德当前的困境,亦非单纯提升个人或学院的战斗力。”林可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会议室中,“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全新的、完整的、可复制的、并且能够自我演进的魔法认知与修行体系——「星轨-林杨体系」。”

“这套体系,将以‘星轨-林杨九境’为力量层阶框架,以‘科学量化’与‘内在调和’为两大核心方法论支柱,以‘标准化模型’、‘优化法阵’、‘生命韵律疗法’以及未来我们会开发出的更多工具作为具体实践手段。”

“而研究所,就是这套体系的研发核心与发动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第一,深化理论基础。完成《标准法术构建指南》全卷编撰,攻克高阶法术的‘规则接口’描述难题,完善‘星轨-林杨九境’的理论阐述与量化标准。

第二,推动制度重建。将我们的研究成果,系统性地融入学院的招生、教学、考核、晋升等每一个环节。编写全新的教材,培训导师,建立与新体系匹配的管理与评价制度。

第三,拓展应用边界。探索魔法在生产、医疗、建设等更广阔领域的应用可能性,建立魔法工坊,让魔法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第四,培养后续人才。不仅要培养强大的法师,更要培养懂得思考、善于创新、能够继续推进这套体系发展的研究者与教育者。莉莉丝他们,是第一批成果,但绝不是最后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