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风接下“烈焰挑战”的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万钧巨石,瞬间在省城餐饮界掀起了滔天巨浪。这消息传播的速度,甚至比他之前任何一次创新菜品的推出都要迅猛,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省城的大街小巷、茶楼酒肆、后厨灶间,成为了所有人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谈资。
“听说了吗?‘山海轩’那个林小风,竟然接了‘辣天府’雷老爷子的‘烈焰挑战’!”
“什么?!他疯了不成?一个做开水白菜、赛螃蟹那种精细菜起家的,跑去跟川菜辣王雷震天比辣?这……这不是以卵击石,自取其辱吗?”
“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可这次也太莽撞了!雷老爷子的辣,那是几十年真功夫熬出来的,能辣得你灵魂出窍!林小风这次怕是要栽个大跟头,把之前积攒的名声都赔进去!”
“我看他是被之前的连胜冲昏了头脑,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辣这一道,水深着呢!不是会做几个新奇菜就能玩得转的!”
“啧啧,七天之后,‘辣天府’的擂台有好戏看咯!到时候怕是全城的辣味爱好者都要去围观,看林小风怎么被辣得下不来台!”
舆论几乎呈现出一边倒的不看好。毕竟,雷震天在“辣”这个领域的权威性,是数十年如一日,用无数碗让人吃得涕泪横流、汗如雨下却又欲罢不能、拍案叫绝的招牌菜(如“鬼哭狼嚎血旺”、“烈焰焚身毛血旺”)硬生生打出来的金字招牌。在省城乃至整个川菜界,“雷震天”这三个字,几乎就是“极致辣味”的代名词。而林小风,虽然凭借“开水白菜”的精湛刀工和清鲜理念一鸣惊人,又用“赛螃蟹”的巧思妙想证明了其技艺的全面性和创新性,但从未有过任何以“辣”味为主打、或者令人印象深刻的辣味代表作。在所有人看来,这是一场实力悬殊、毫无悬念、甚至有些荒唐的对决。
就连“山海轩”内部,也弥漫着一股前所未有的悲观和焦虑情绪。后厨里,往日的热火朝天被一种压抑的寂静所取代,切菜声、翻炒声都显得小心翼翼。跑堂的伙计们凑在一起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担忧。就连对林小风最为信服、一路跟随他创业的小刘和李默,这次心里也像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充满了不安。
“师父……咱们,咱们真的非要跟雷老爷子在‘辣’字上较劲吗?要不……咱们想想别的办法?比如,在菜品造型、或者用什么稀有食材上出奇制胜?”小刘趁着给林小风送水的间隙,忍不住再次小心翼翼地开口试探,语气中充满了犹豫。
李默也皱着眉头,苦口婆心地劝道:“风哥,现在认个怂,最多就是丢点面子,被同行笑话几天。可要是七天后在擂台上,当着全城食客的面,被雷老爷子用辣味碾压得毫无还手之力,那……那咱们‘山海轩’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名声,可就真要毁于一旦了!要不,我去找中间人说说情,看看有没有转圜的余地?”
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质疑与巨大压力,林小风却显得异乎寻常的平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近乎禅定的状态。他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将自己关在闷热的后厨里,疯狂地练习制作各种辣度爆表的菜肴;也没有派人四处搜罗那些传说中能辣死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变态辣辣椒。他大部分时间,反而待在他那间安静、摆满了各种食材样本和古籍的“厨心”工作室里,或凝神静思,或翻阅一些关于香料、辣椒种植与风土人情的杂记。偶尔,他会独自一人,或者只带着小刘,去附近最大的菜市场闲逛,在各个香料摊、干货铺前驻足,拿起不同品种的辣椒,仔细嗅闻它们各自独特的干香或鲜辣气息,有时还会买上一些市面上常见的辣味小吃,细细品味其中的辣味层次和变化。
他似乎在思考,在沉淀,在尝试重新定义他即将面对的“对手”——那个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的“辣”字。
挑战发出的第三天,林小风让李默以他的名义,对外发布了一则简短的声明,正式回应了这场备受瞩目的“烈焰挑战”。这则声明的具体内容,再次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大跌眼镜,甚至比他要接受挑战本身更让人感到意外和不解:
“感谢雷震天大师与‘辣天府’不吝赐教,发出‘烈焰挑战’。此等盛事,林某荣幸之至,欣然接受。
然,关于‘辣’之一味的终极追求,林某窃以为,或有不同见解,愿与雷大师及诸位方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