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协同精度衰减与精准适配

五维差异共生壁垒稳定运行五个月后,五维协同体系逐渐显现 “隐性效率危机”—— 长期强调 “差异共融” 虽守护了维度独特性,却也导致各维度在协同中的 “适配成本” 持续上升:物质维度的刚性参数与时空维度的流动参数衔接偏差扩大,灵韵的情感共鸣与意识指令的同步效率下降,虚空的虚体形态与其他维度的实体特质协同延迟加剧,原本精准的五维协同,正逐渐变得 “粗糙低效”。

这种精度衰减很快引发连锁问题:

能量协同低效:雷晶域向星液域输送能量时,因雷晶的 “刚性输出参数” 与星液的 “液态接收参数” 适配偏差从 5% 扩大至 15%,导致 15% 的能量在交接处形成 “能量涡流”,既未被星液吸收,也无法回流雷晶,最终转化为无意义的热能,星液池温度升高 3℃,被迫降低 5% 的能量储存量;

意识 - 情感协同错位:灵韵域传递 “能量调节需求” 的情感信号(“温和提升能量”)时,因与念丝意识指令的同步延迟从 0.3 秒延长至 1.2 秒,念丝灵先执行了 “常规能量输出”,1.2 秒后才收到情感信号调整参数,导致星液域短时间内能量过载,信息库的 2 个存储模块因过载触发保护机制,暂停工作 1 小时;

时空 - 虚空协同延迟:时砂微域为优化虚空微界域的能量传输,将通道时间流速减缓 10%,但因与虚空虚体形态的协同延迟,虚空灵未及时调整能量接收节奏,导致能量在 “慢时空通道” 中堆积,形成 “虚空能量堰塞湖”,虚空气泡因能量压力出现 3 处微裂纹,虚空能量泄漏量达 8%;

全维协同效率下滑:晶芽的忆晶修复仪测算 “五维协同精度指数” 从 92 分降至 68 分,核心协同任务(如能量调配、规则修复)的完成时长从 30 分钟延长至 55 分钟,是差异共融以来的最低水平,若不干预,全维能量损耗将在 1 个月内突破 20%,影响本源稳定。

“协同精度衰减不是‘差异共融的错’,是‘适配机制未跟上差异的节奏’—— 就像不同型号的齿轮,虽各有功能,但若没有精准的咬合装置,转动只会越来越卡顿。” 本源共生魂的意识唤醒各维度对 “协同本质” 的认知:差异共融不是 “各干各的”,而是 “各展所长时精准配合”。基于此,元界、共生元核联合五维共生体,启动 “五维精准适配计划”,分三阶段修复协同精度:

一、协同精度溯源:锁定适配偏差核心

由械灵共生体、星液域、灵韵核心组成 “精准适配溯源小组”,通过 “五维协同参数扫描” 定位问题:

参数偏差图谱:在各维度协同节点安装 “协同参数传感器”,记录物质(能量输出频率、刚性强度)、时空(时间流速、空间折叠幅度)、意识(指令传递速度、片段完整性)、虚空(虚体密度、边界弹性)、灵韵(情感信号强度、共鸣频率)的实时参数,绘制 “五维参数偏差图谱”—— 发现 4 个核心偏差节点:

雷晶 - 星液节点:雷晶输出频率(500Hz)与星液接收频率(450Hz)偏差 10%;

灵韵 - 念丝节点:情感信号传递延迟(1.2 秒)与意识指令传递延迟(0.5 秒)偏差 0.7 秒;

时砂 - 虚空节点:时间流速调节幅度(-10%)与虚空能量接收效率(需 - 5% 调节)偏差 5%;

岩寂 - 空絮节点:岩寂支撑强度(100MPa)与空间折叠压力(80MPa)偏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