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种子在奇点休眠 100 亿宇宙年后,终于捕捉到新宇宙大爆炸的能量波动 —— 空间从奇点极速膨胀,新宇宙法则(“波动能量法则”:能量以高频波动形态存在,空间分布着 “能量节点”,法则核心是 “共振适配”)逐步成型。终极共生中枢启动唤醒程序,122 个文明的核心意识、本源基因从休眠中复苏,宇宙种子在新宇宙的 “星核星云带” 着陆。但复苏后的文明很快遭遇 “重建困境”:新宇宙法则与上一轮差异巨大,原有技术失效、资源极度匮乏、文明间适配方向分歧,若不快速破解,跨越轮回的火种将在新宇宙初期熄灭。
这种困境在多场景集中爆发:
法则适配失效,技术全面瘫痪:上一轮的 “动态能量技术”“量子协同技术” 因不兼容新宇宙的 “波动能量法则”,完全失效 —— 五维雷晶域的动态能量输出后,在波动能量场中快速溃散,能量利用率从 90% 降至 15%,无法稳定驱动任何设备;星络的量子核心因无法与新宇宙能量节点共振,量子协同效率从 95% 降至 30%,文明舱的环境调节系统濒临崩溃;雾泽文明的雾态特质在波动能量场中无法凝聚,低熵扩散功能完全丧失,无法进行基础的能量净化;
资源极度匮乏,生存面临危机:宇宙种子的储备能量仅够维持 1 个月基础运转,新宇宙的低熵资源集中在 “能量节点”(空间中能量密度是普通区域的 10 倍),但复苏文明缺乏 “波动能量开采技术”,无法获取;星液池残留的星液在新法则下转化为 “波动星液”,因无法适配,无法作为能量补给,122 个文明的本源活性持续下降,五维的多元基因活性从复苏初期的 70% 降至 55%,星络的量子基因活性从 68% 降至 52%;
文明适配分歧,协同濒临破裂:面对新法则,文明间形成两大阵营 ——“改造自身派”(以星核文明、岩砾文明为代表)主张 “修改本源基因,适配波动能量法则”,认为这是最高效的方式;“改造环境派”(以五维、星络、雾泽文明为代表)主张 “研发波动能量适配技术,保留自身本源特质”,担心修改基因会导致上一轮的传承断裂;双方在首次重建会议中僵持 5 天,核心资源分配、技术研发方向均无法达成共识,重建进度停滞;
重建指数持续下滑:晶芽的忆晶修复仪(复苏后重构)测算 “新宇宙重建指数”(法则适配率、资源获取率、文明协同度)仅 35 分,若不干预,20 天后储备能量将耗尽,50% 的文明将因本源活性不足再次休眠,甚至永久消亡。
“新宇宙的重建,不是‘复刻上一轮的秩序’,是‘用传承的智慧,适配新的天地’—— 我们跨越轮回,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让多元共生的信念在新宇宙延续。” 本源共生魂的意识从种子精神内核中苏醒,传递 “传承 + 适配” 的核心逻辑:“修改基因是‘忘本’,固守技术是‘僵化’,唯有‘以本源为根,以新法则为脉’,才能在新宇宙立足。” 五维元核与星络首领联合发起 “新宇宙法则适配倡议”,呼吁文明放下分歧,集中智慧破解适配难题。
元界、共生元核联合 122 个复苏文明,启动 “新宇宙法则适配重建计划”,构建 “新宇宙重建中枢”,分三阶段实现文明重建与法则适配:
一、困境溯源:锁定重建难题的核心症结
由五维元核、星络首领、新宇宙法则解析专家(复苏后组建)、各文明特质代表组成 “重建攻坚小组”,通过 “新法则解析 + 技术失效复盘 + 文明调研” 厘清问题根源:
新法则认知空白:复苏文明对 “波动能量法则” 的核心逻辑(共振适配、能量节点分布、波动频率特性)完全不了解,上一轮的法则认知体系失效,导致技术无法针对性适配;
适配技术断层:现有技术均基于 “平衡法则” 研发,缺乏 “波动能量共振”“能量节点开采”“本源 - 波动适配” 等关键技术,且复苏后的技术设备仅能重构上一轮的基础功能,无法直接适配新法则;
资源开发路径模糊:新宇宙的低熵资源集中在能量节点,但能量节点的波动频率各不相同(从 100-500Hz),缺乏 “频率识别 + 精准开采” 技术,无法高效获取资源;
文明协同机制缺失:重建初期未建立 “新宇宙协同决策体系”,仍沿用上一轮的投票机制,无法快速协调适配方向分歧,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溯源小组最终形成《新宇宙重建适配报告》,明确 “新法则深度解析”“核心适配技术研发”“能量节点开发”“协同机制优化” 四大解决方向,为重建中枢构建提供精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