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在争分夺秒中悄然流逝,自莫凡回归并启动“火种计划”,已过去一年零三个月。
太阳系,这片曾经相对宁静的星空,如今已变成了一座庞大无比的超级工地。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数以千计的自动化工程船如同忙碌的工蜂,采集着富含特定金属的陨石。这些材料被运送到位于谷神星轨道附近的“熔炉”空间站,那里日夜不停地冶炼着新型的“源质合金”。
在木星轨道,依托其强大的引力场和磁场,三座规模堪比小型城市的“星环”能量中继站正在同步建设。巨大的能量收集帆板如同向日葵般对准太阳,更深处,则是利用木星内部狂暴氢氦环境进行实验性聚变能量放大的危险项目。
在土星的卫星泰坦上,建立了深入甲烷海洋之下的深水实验室,研究在极端环境下规则信标的稳定性。
甚至在遥远的柯伊伯带边缘,几座前哨观测站兼规则信标基点也已初步建成,它们如同警惕的哨兵,监视着太阳系外的黑暗,并构成了防御网络最外层的、稀疏但至关重要的“感知层”。
“火种计划”核心实验室,也已从昆仑港扩展到了位于地球同步轨道的、规模更大的“希望之城”科研枢纽。这里汇聚了人类文明最顶尖的智慧,无数个不眠之夜在这里度过,思想的碰撞激发出灵感的火花。
莫凡站在“希望之城”中心控制塔的了望平台,俯瞰着下方如同精密钟表般运转的庞大设施。他的气息比一年前更加内敛深沉,对体内力量和新知识的融合也越发纯熟。那柄引星杖经过他持续以“源初”特性温养,灵性恢复了不少,杖身的黑色纹路已经褪去大半,虽然顶端的裂痕依旧,但已能发挥出部分威能。
“总工,”灵灵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传来,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守护者-III型’信标的最终测试数据已经汇总,规则净化效率比II型提升了百分之三百二十,能量消耗降低了百分之十五!稳定性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可以开始大规模量产部署了!”
莫凡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这是无数人共同努力的成果。“通知工业委员会,立刻启动‘蜂巢’计划,所有具备条件的太空工厂,全力转产‘守护者-III型’信标。我们需要在两年内,完成内太阳系(小行星带以内)基础节点的全覆盖。”
“明白!”灵灵利落地回应,随即语气带上了一丝凝重,“不过,莫凡,还有一个情况。能源部的‘逐日者’项目遇到了瓶颈,他们无法解决超高密度能量在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规则逸散和衰变问题。如果没有更高效的能量传输网络,我们建设的信标和中继站,就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能够调动整个太阳系能量的规则网络。”
能量传输……这确实是构建宏观规则网络最大的瓶颈之一。传统的能量束、微波传输,或者基于元始文明技术的超导网络,在星际尺度上,损耗都太大了,无法满足规则级应用的苛刻需求。
莫凡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烬族的玉板知识中,似乎提到过一种基于“规则共振”的超距能量传递理论,但那部分信息恰好是他带回的玉板中损毁最严重的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