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无声的硝烟与理性的壁垒

这天下午,周炜再次提出要“参观”基地的防御设施,美其名曰“提供专业建议”。这次,他点名希望看看那台被改造的投石机。

林雨陪同前往。刘三刀正带着人在那里进行“日常维护”,实际上是在陈末的授意下,给投石机的关键受力部件悄悄涂抹上新研发的、看起来像是普通油脂的临时涂层。

“刘工,辛苦了。”林雨打了个招呼,语气平淡。

刘三刀抬起头,擦了把并不存在的汗,脸上带着技术人员特有的、对设备的专注和一点“抱怨”:“这东西老掉牙了,零件都不好找,只能凑合用。这位是?”他看向周炜和小李,眼神带着适当的警惕和一丝好奇。

周炜笑着自我介绍,目光却如同扫描仪般在投石机上逡巡。小李更是直接拿出平板,看似随意,实则角度刁钻地拍摄着投石机的结构细节,尤其是那些被刘三刀改造过的杠杆和轴承部位。

“这东西设计得很……巧妙。”小李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探究,“尤其是这个配重平衡系统,看起来很简单,但效率和稳定性超出了常规设计。刘工是怎么想到的?”

刘三刀按照陈末事先的“剧本”,挠了挠乱糟糟的头发,露出一个有点憨厚又带着点小得意的笑容:“瞎琢磨呗!以前在厂子里就爱捣鼓这些。末日了,没那么多讲究,怎么好用怎么来,试错试多了,总能有那么一两个点子管用。”他绝口不提任何理论依据和系统性的设计思路,将一切归功于“经验”和“运气”。

小李一边记录,一边试图引导:“有没有考虑过用更优化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或者采用一些替代材料提升结构强度?我们‘第七区’有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

小主,

“哎哟,可别!”刘三刀连忙摆手,一副敬谢不敏的样子,“那些玩意儿我看着就头疼!咱就会这点土法子,能扔石头砸怪物就行啦!”

他的表演天衣无缝,将一个有实践经验但缺乏理论深度、满足于现状的“土专家”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小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周炜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几分。他们期待的“技术宝藏”,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厚。

与此同时,在指挥所内,陈末能清晰地感觉到,一股细微但执着的精神力,再次如同水银泻地般渗透进来。林薇并没有放弃,她似乎在寻找“认知迷雾”的规律,或者试图捕捉陈末在放松警惕时的思维漏洞。

陈末心中冷笑,非但没有加强防御,反而主动引导着那股精神力,接触到自己特意构建的“表层思维”——那是对基地现状的“焦虑”,对物资短缺的“计算”,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如何利用“第七区”那点援助的“斤斤计较”的推演。这些思维真实而琐碎,充满了生存的艰辛,完美地掩盖了深处关于锚点、规则和能力的核心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