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黑夜潜伏

没有打草惊蛇,示意石头原地潜伏,自己则利用地形,悄无声息地向后撤退,以最快速度返回营地报信。

当栓子气喘吁吁,将情况报告给叶青时,叶青正在沙盘前推演着什么。她听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眼神瞬间变得冰冷。

“确定不是我们的人?”她问。

“确定!我们的外围哨位不在那个方向。而且,他们的样子……不像真正的山民。”栓子肯定地说。

叶青立刻起身,虽然右腿依旧僵硬,但动作却异常迅速。她找到赵旭日和周瑶,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情况。

“鬼子便衣?”赵旭日脸色一沉。

“可能性极大。”叶青点头,“他们摸到了溪流边,距离营地直线距离已经不足十里。这说明,我们的位置有暴露的风险。”

“干掉他们?”陈勇在一旁摩拳擦掌。

“不。”叶青摇头,“杀了这两个,还会再来更多。他们会意识到找对了方向。”

“你的意思?”周瑶看向她。

“让他们‘顺利’完成侦察。”叶青走到粗糙的营地布局图前,“但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中迅速成型。她要利用这两个探子,给日军传递一份精心准备的“假情报”。

“栓子,你立刻返回,和石头一起,远远吊住他们,摸清他们的来回路线和可能的接应点。注意,绝对不能被发觉。”

“是!”栓子领命,转身再次没入山林。

“团长,政委,我们需要立刻调整营地外围的布防,制造出兵力薄弱、防御松懈的假象。同时,选择合适地点,设置一个‘假营地’,留下明显的生活痕迹,但要巧妙地将真正营地的核心区域隐藏起来……”

叶青快速下达着指令,思路清晰,逻辑缜密。赵旭日和周瑶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赞许。眼前的叶青,虽然身体尚未痊愈,但那个运筹帷幄、冷静如冰的“暗刃”指挥官,正在迅速回归。

抗日团,为叶青的归来,和她磨砺出的新“耳目”,开始以一种更加隐蔽、更加致命的方式,重新运转起来。山林深处,猎人与猎物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转换。而真正的风暴,还在酝酿之中。

叶青的计划迅速得到赵旭日和周瑶的支持。整个抗日团如同一架被悄然拨动的精密器械,开始高效而隐秘地运转起来。

一部分战士在叶青的指导下,于真正营地东南方约三里外的一处山谷,精心布置了一个“假营地”。他们搬运来废弃的锅灶,撒上些许真正营地收集来的炭灰,故意留下杂乱但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脚印,甚至悬挂了几件破旧的衣衫在背风的树枝上。一切都模拟出一个小股部队仓促驻扎、疏于防范的景象。

与此同时,真正营地外围的明哨被部分撤回,暗哨则增加了密度,但潜伏得更为隐蔽。所有人员被要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炊烟也改为在特定时段、利用山势和植被掩护分散升起,最大限度地降低被发现的概率。

栓子和石头如同两道幽灵,远远缀着那两个日军便衣侦察兵。他们严格遵守叶青“宁丢勿醒”的原则,利用地形和植被完美地隐匿着自身。他们观察到这两个“山民”果然对那条溪流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仔细测量了水深和流速,并在沿途几个关键制高点做了长时间的停留和素描。

“他们在画地图。”栓子趴在岩石后,压低声音对石头说,眼神锐利。

两个日军探子在山里转悠了大半天,最终朝着假营地所在的大致方向摸索过去。栓子立刻派石头抄近路提前返回报信。

得到消息的叶青,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鱼,快要咬钩了。

她亲自带着两名经过严格训练的新侦察员,提前埋伏在假营地外围一处可以俯瞰整个山谷的密林中。她需要亲眼确认日军的反应,评估自己这番布置的效果。

果然,傍晚时分,那两个便衣侦察兵小心翼翼地摸到了假营地边缘。他们隐藏在树后,用望远镜仔细观察了许久,脸上露出难以抑制的兴奋。那些刻意布置的痕迹,在他们眼中,无疑证实了抵抗力量的存在以及其“虚弱”的状态。

他们没有过多停留,记录下大致方位和观察到的一些“细节”(大多是叶青想让他们看到的),便迅速沿着来路撤退,显然是要回去报信。

叶青默默注视着他们消失在山林深处,眼中没有任何波澜。她知道,第一步成功了。但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日军不会仅凭两个侦察兵的报告就大举出动,他们必然会有后续的验证,甚至可能是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

“告诉团长和政委,鱼已嗅到饵料。按第二方案准备。”叶青对身边的侦察员低声吩咐。

……

小林少佐在指挥部里,仔细听着两名便衣侦察兵的汇报,看着他们粗糙但关键的地形草图,以及那个疑似营地位置的标注。

小主,

“确定是抗日团的残部?”小林追问。

“嗨!营地规模不大,估计不超过百人,警戒松懈,生活痕迹明显,应该在此驻扎已有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有少量人员活动,装备似乎也很简陋。”一名侦察兵肯定地回答。

小林沉吟片刻。百人的残部,躲在黑云岭深处,这符合他对游击队现状的推测。那个女指挥官可能生还的传闻,让他对这股残部更感兴趣。若能将其歼灭,尤其是活捉或确认击毙那个名声在外的女人,无疑是大功一件。

但他生性谨慎,没有立刻调动大队人马。

“命令第一小队,配属两挺轻机枪,明天拂晓前出发,由向导带领,对这个疑似营地进行一次突袭试探。若抵抗微弱,则一举歼灭;若遭遇强力抵抗,立即撤回,查明其真实兵力部署!”小林下达了命令。他要投石问路。

……

抗日团真正营地,气氛凝重而有序。所有战士都已进入临战状态,但表面上依旧维持着“松懈”的假象。赵旭日和周瑶坐镇核心,负责全局指挥和预备队的调动。而前线的指挥权,则全权交给了叶青。没有人对此有异议,在这种需要极致耐心和精准判断的诱敌与反制战斗中,她是无可争议的最佳人选。

叶青将有限的兵力,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由陈勇带领,埋伏在假营地周围,任务是等日军进入伏击圈后,给予迎头痛击,但必须控制火力强度,制造出“顽强但力不从心”的假象。

第二部分是栓子等几名新培训的侦察员,分散在日军可能的来路和退路上,负责监视、传递消息,并在必要时进行骚扰、迟滞敌军。

第三部分则是真正的精锐,由叶青亲自掌握,作为决定性的反击力量,隐藏在一处更靠近真正营地的险要地段,准备在日军被假象迷惑、企图扩大战果或慌乱撤退时,给予致命一击。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杀局,每一步都建立在精准预判和心理博弈之上。

拂晓前最黑暗的时刻,日军第一小队在小林少佐的命令下,悄无声息地进入了黑云岭。他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沿着侦察好的路线,直扑假营地所在的山谷。

山林寂静,只有脚步声和偶尔的虫鸣。带队的日军小队长西谷曹长心中有些轻视,认为剿灭这股不足百人的残兵是手到擒来的功劳。

当他们接近山谷,看到远处影影绰绰的“营地”轮廓,以及似乎毫无戒备的状态时,西谷更是确信无疑。他打了个手势,日军士兵立刻散开战斗队形,机枪手抢占侧翼的制高点,准备掩护步兵突击。

“攻击!”西谷一声令下。

日军士兵嚎叫着向假营地发起了冲锋。枪声瞬间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埋伏在周围的陈勇部立刻开火还击。他们的射击听起来激烈,但刻意避开了日军要害,子弹大多打在掩体前或空地上,造成声势却不造成大量杀伤。几名战士按照计划,故意做出慌乱后撤的姿态。

西谷见状,心中大定,命令部队加大攻击力度。日军士兵见“敌人”抵抗“微弱”,士气大振,更加凶猛地向前压去。

就在日军大部分兵力深入山谷,注意力完全被陈勇部吸引的时候,叶青动了。

她如同蛰伏已久的母豹,带着她亲自挑选的二十余名精锐战士,从日军侧后方一处极其隐蔽的山坳里猛然杀出。他们的动作迅捷无声,如同鬼魅般切入了日军暴露的侧翼和后方。

“打!”叶青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冰冷的杀意。

刹那间,精准而致命的火力从意想不到的方向倾泻而下。日军刚刚还在兴奋地向前冲锋,根本没料到侧后会冒出如此凶悍的敌人。机枪手还没来得及调转枪口,就被几发精准的点射击毙。队伍后方的掷弹筒兵也在一片混乱中被打倒。

西谷曹长被打懵了,他意识到中计了!“撤退!快撤退!”他声嘶力竭地吼道。

但为时已晚。陈勇部见叶青得手,立刻转守为攻,死死咬住了企图后撤的日军前锋。而栓子等人则在日军预设的退路上布下了诡雷和冷枪,进一步加剧了日军的混乱和恐慌。

山谷变成了死亡陷阱。日军第一小队被分割、包围,在抗日团前后夹击下,死伤惨重。西谷曹长在试图组织抵抗时,被叶青一枪击中胸口,当场毙命。

战斗很快结束。除了极少数日军士兵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侥幸逃脱外,大部分日军被歼灭。抗日团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黑云岭蛰伏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

战士们兴奋地打扫着战场,收集武器弹药和有用的物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看向叶青的目光充满了由衷的敬佩。是她的归来,她的谋划,她的训练,才有了今天这场干净利落的胜利。

赵旭日和周瑶来到战场,看着正在检查日军尸体、搜寻有价值文件的叶青。她站在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的山谷中,身形依旧单薄,脊背却挺得笔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冷冽的光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下,小林该肉疼了,也该真的相信我们‘虚弱’地躲在这里了。”赵旭日笑道。

叶青抬起头,将一份从西谷曹长身上搜出的简易地图递给赵旭日,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假营地的位置。

“他不会善罢甘休。”叶青的声音平静无波,“这次损失了一个小队,下次来的,可能就是一个中队,甚至更多。而且,他会更谨慎。”

她的目光投向黑云岭深处,那里山峦叠嶂,林海茫茫。

“这里,不能再待了。”她轻声道,“是时候,让这把磨好的刀,换个地方,见见血了。”

真正的猎杀,或许才刚刚开始。而抗日团,在叶青无声的引领下,正从被动躲藏的猎物,逐渐转变为潜伏在暗影中的猎人。

歼灭日军一个小队的胜利,像一阵强风,吹散了笼罩在黑云岭营地许久的沉闷阴霾。战士们脸上多了久违的笑容,缴获的武器弹药更是让抗日团的装备得到了切实的补充,腰杆子似乎都挺直了些。

但核心层的几个人,心情却远非轻松。

叶青的判断没错。小林少佐在得知第一小队几乎全军覆没,连小队长西谷曹长都玉碎的消息后,暴怒之余,更多是心惊。他意识到自己低估了这股“残兵”的韧性和战斗力,尤其是那份精准到可怕的伏击布置,绝非寻常游击队所能为。那个女人的影子,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命令第二、第三中队,向黑云岭区域靠拢,形成外围封锁!侦察机,加强对该区域的空中侦察!我要确切掌握他们的动向和主力位置!”小林红着眼睛下达命令,他决定不再小股试探,而是要调集重兵,像梳子一样把黑云岭彻底梳理一遍,务必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与此同时,抗日团的核心洞穴内,气氛肃穆。

“叶青说得对,这里不能再待了。”赵旭日指着粗糙的手绘地图,“鬼子吃了这么大亏,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来的可能就是铁桶合围。”

周瑶点头附和:“我们利用假营地争取了时间,但也暴露了我们大致的活动区域。必须趁鬼子大部队完成合围前,跳出这个圈子。”

转移,已成定局。但往哪里转移?如何安全转移近三百号人,其中还有不少伤员?这成了摆在面前最棘手的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再次聚焦在叶青身上。她对这片山林的熟悉,以及那种在绝境中寻找生机的本能,此刻显得无比珍贵。

叶青没有推辞。她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几个区域,最终停留在黑云岭东北方向,一片标记着更多复杂等高线和“原始林区”字样的地方。

“这里,狼嚎峪。”她的声音依旧平静,“地势比黑云岭更险峻,沟壑纵横,洞穴系统复杂,植被极其茂密,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和重型武器运输。而且,有一条地下暗河穿过,水源不是问题。”

“但那里几乎是无人之境,野兽出没,路途艰难,我们的伤员……”陈勇面露忧色。

“路是人走出来的。伤员,抬也要抬过去。”叶青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留在黑云岭,只有死路一条。去狼嚎峪,还有一线生机。鬼子的扫荡规律,通常是拉网式推进,重点排查已知的可疑区域。我们反其道而行,钻进他们认为最不可能藏身的地方,才能赢得喘息之机。”

她的分析冷静而残酷,却直指核心。赵旭日和周瑶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决断。

“就按叶青说的办!转移目标,狼嚎峪!”赵旭日一锤定音。

整个抗日团立刻高效运转起来。轻装简从,所有不必要的辎重全部就地掩埋或破坏。战士们用树枝和藤条制作担架,伤势较轻的伤员互相搀扶,伤势重的则由专人负责抬运。叶青亲自规划了转移路线,避开了可能被日军监视的主要通道和山梁,选择了一条需要穿越密林、攀爬陡坡、甚至泅渡一段冰冷溪流的险峻路径。

转移在夜幕掩护下悄然开始。长长的队伍如同一条沉默的巨蟒,在漆黑的山林中艰难潜行。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喘息声、脚步踩在落叶上的沙沙声,以及担架发出的轻微吱呀声。

叶青走在队伍的前列,负责引路和侦察。她的右腿在长途跋涉和阴冷天气的刺激下,传来阵阵钻心的疼痛,但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偶尔会停下来,侧耳倾听周围的动静,或者蹲下身子,检查地面和植被的细微变化,确保路线安全。

周瑶跟在她身边,看着她紧绷的侧脸和额角渗出的细密冷汗,默默递过去一个水壶。“歇一会儿吧。”

叶青摇了摇头,接过水壶抿了一小口,目光依旧警惕地扫视着前方黑暗的丛林。“不能停,必须在天亮前穿过前面的雾霭谷,那里视野开阔,容易被发现。”

就在队伍即将进入雾霭谷时,负责断后的栓子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脸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