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深空低语与锚点涟漪

“这……这会有危险吗?”她有些不安地问。

“未知。”星槎回答得很直接,“任何与‘播种者’直接相关的现象都伴随着风险。但这也可能是一个机会,一个指引。”他松开她的手腕,语气放缓,“试着去感受它,但不要强行捕捉,更不要试图‘理解’。保持观察,就像……观察星空一样。”

他的比喻让林月遥稍微安心了一些。观察星空,这是她熟悉且热爱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几天航行中,林月遥偶尔会再次捕捉到那种“深空低语”。它们来得毫无规律,有时在她专注于检查系统参数时,有时在她半梦半醒之间。每一次都极其短暂,内容依旧模糊不清,但那种“等待”的感觉却一次比一次清晰,仿佛来自亘古的呼唤,穿越了无尽光年,最终抵达了她这个微不足道的接收点。

她按照星槎的建议,只是静静地“观察”这种感觉,不抗拒,不深究,如同记录一种奇特的天文现象。她发现,当她手握“源初之石”碎片时,那种低语似乎会变得稍微清晰一点点,但也仅此而已。

与此同时,潮汐对那段加密信息包的破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非通过计算力强行破解,而是当星槎将“源初之石”碎片靠近前哨站的主通讯阵列时,信息包如同被激活了一般,自动展开了一层外壳,露出了内部核心的一小段信息。

那并非文字或语言,而是一串复杂至极的、不断自我迭代的数学分形结构,以及一段……空灵的、仿佛由无数星光汇聚而成的旋律片段。

“分形结构蕴含了某种时空坐标的修正参数,以及对特定能量频率的共鸣要求。”潮汐分析道,“而这段旋律……其音频振动模式,与已知的任何‘播种者’激活协议均不相同,但……与林月遥小姐描述的‘深空低语’中的某些周期性波动,存在微弱的谐波关联。”

“它需要……‘钥匙’,也需要……‘回应’。”星槎凝视着全息投影中那旋转不休的数学分形和流淌的星光旋律,得出了结论。

“星尘”舰的修复工作终于达到了一个可以支撑远程航行的最低标准。隐匿系统依旧无法完全恢复,但至少主推进器和基础维生系统已经稳定。能源储备在前哨站的补充下,恢复到了百分之三十五。

是时候出发了。

设定好前往柯伊伯带外侧“卡戎-σ”区域的航线,“星尘”舰缓缓脱离了那个伪装成冰岩的前哨站,再次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无垠的黑暗深空。

这一次的航程,比从月球逃出时更加漫长和孤寂。他们远离了内太阳系的喧嚣,航向人类活动疆域的边缘。舷窗外的星辰似乎都变得稀疏、冰冷起来。那种来自“收割者”的压迫感并未减弱,但在这片更加空旷的宇宙背景下,反而显得不那么咄咄逼人了,更像是一种遥远却无法忽视的威胁,如同暴风雨来临前不断积聚的乌云。

航行期间,星槎开始有意识地指导林月遥一些基本的飞船操作和自卫技巧。他教她如何识别控制台上的紧急警报,如何在主系统失灵时切换到备用模式,甚至如何操作舰上那两门可怜的小型防御激光炮。

“我不能永远只被保护,星槎。”在一次练习结束后,林月遥擦着额角的汗水,认真地说,“琉璃……她教会了我,有些责任,必须自己承担。”

星槎看着她被汗水浸湿的鬓角和那双闪烁着坚定光芒的眼睛,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你很勇敢,月遥。但记住,勇敢不等于鲁莽。生存是第一位的。”

他也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那块“源初之石”碎片。他发现,这块石头并非一成不变。它内部流淌的能量,似乎在与林月遥的长期接触中,发生着极其细微的“偏转”。这种偏转并非属性上的改变,更像是一种……“适应性调谐”,仿佛石头在记录林月遥的生命频率,学习她作为一个“锚点”的存在方式。

“它在……认识你。”星槎某次对林月遥说,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可思议,“‘源初之石’是‘播种者’技术的基石,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惰性的、工具性的存在。但这种互动……前所未见。”

林月遥好奇地看着那块散发着温润光晕的石头,伸出手指轻轻触碰它。石头表面的光芒似乎微微荡漾了一下,如同平静湖面被投下了一颗小石子。

“也许……它也不是完全的死物?”她猜测道。

星槎没有回答,但他的眼神表明,他也在思考同样的可能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知过了多久,潮汐的提示音在舰舱内响起:“即将抵达目标区域。注意,长距离扫描显示‘卡戎-σ’轨道附近存在异常引力扰动和高度密集的星际尘埃云,可能对传感器和导航系统造成干扰。”

“星尘”舰开始减速,小心翼翼地驶入一片显得格外幽暗的区域。这里已经远离太阳,阳光微弱得如同遥远的烛火。前方,一颗灰暗、不规则的小行星——“卡戎-σ”静静地悬浮在黑暗中,如同宇宙坟场中一块不起眼的墓碑。而在它阴影笼罩的轨道上,一片巨大的、由冰晶和岩石碎片构成的尘埃云缓缓旋转,折射着远方的星光,散发出一种诡异的、死寂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