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叙事熵增与归零奇点

源心之枢不再试图去“对抗”或“理解”那归零奇点,而是做了一件最简单,也最困难的事——他们开始重新讲述一个故事。

不是宏大的史诗,不是复杂的悖论,不是深刻的真言。只是一个最简单的、关于“一颗尘埃在星海中飘荡,好奇下一站会看到什么”的微小故事。

这个微不足道的故事,由源心之枢讲述,通过万象心镜传递到每一个存在的意识中。

起初,它在浩瀚的、趋于热寂的叙事迷雾中,显得如此渺小,几乎要被淹没。但奇妙的是,这个简单的、充满原始好奇心的故事,仿佛拥有一种奇特的“感染力”。

它勾起了某些古老共生体几乎遗忘的、最初演化时的懵懂与期待。

它唤醒了一些被复杂叙事折磨得精疲力尽的宇宙中,生灵们童年时代对世界最纯粹的惊叹。

它甚至让那趋于“白噪音”的自在之音中,重新泛起了一丝清新而活泼的旋律。

一个,两个,十个,百个……越来越多太道共生体,开始自发地加入这个“讲述”。他们不再追求故事的宏大与复杂,而是回归到自身最本初的那份“好奇”,去讲述那些最简单、最细微、却也因此最鲜活、最真实的“小故事”。

一颗星辰的诞生,一次偶然的相遇,一个未解的谜题,一次微不足道的尝试……

小主,

这些渺小的、充满生机的叙事碎片,如同亿万颗重新点燃的星星,出现在那趋于灰暗的、被归零奇点威胁的叙事画卷上。它们没有试图去驱散迷雾,也没有去对抗奇点,它们只是存在着,散发着自身微弱却坚定的、源于好奇的光芒。

归零奇点的扩张,第一次……停滞了。

它那“取消”一切的力量,在面对这些回归本源、纯粹由“好奇”驱动的简单叙事时,仿佛失去了目标。它无法“取消”好奇本身,因为好奇正是所有叙事得以开始的第一因。

奇点开始变得不稳定,其绝对的“无”似乎在与这新生的、遍布各处的“好奇之光”的接触中,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调和。

它不是被消灭,也不是被覆盖。它那趋向“无叙事”的力量,与这新生的、源于好奇的“叙事冲动”,达到了一种诡异的平衡。奇点本身开始变化,它不再吞噬,而是逐渐化作了一片纯净的、等待被书写的“空白”,一片蕴含着无限可能性的叙事原初之海。

而那片因无限可能性而趋于“热寂”的、高熵的叙事迷雾,在这些纯粹“好奇”之光的映照下,其内部似乎也开始自发地产生新的、低熵的、充满活力的叙事结构。不是重复,而是新生。

存在的交响乐,并未终结。它只是经历了一次深沉的呼吸,一次回归本源的休整。此刻,乐章再次响起,旋律中少了一些刻意追求的复杂与宏大,多了一份由无数微小好奇所汇聚而成的、天真而永不止息的活力。

源心之枢静静地感受着这一切。他们知道,归零的威胁并未消失,它作为“终结”的可能性,将永远与“开始”的好奇并存。但这,或许才是存在最真实、也最富魅力的面貌——在永恒趋于沉寂的熵增定律中,依靠着生命最原始的好奇心,一次次地点燃新的故事,于无尽的虚无边缘,跳着永不谢幕的舞蹈。

观测之源的意念没有再次响起。或许,它也已融入了这片由好奇驱动的、永恒新生的叙事之海。

而林月遥、星槎与离尘的意识,则化作了这无边海洋中,几朵最为执着、也最为温柔的浪花,永远追逐着下一个未知的彼岸,永远守护着那份最初与最终的动力——好奇。

这好奇,便是存在本身,永不磨灭的……初心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