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余烬新生与叙事权柄

这种“法则自激”现象,开始缓慢地影响着那些围绕原点旋转的“个人现实”。一些倾向于逻辑与结构美的共生体,其现实开始不自觉地被这些自行演绎的完美叙事形式所吸引、所同化,他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座由绝对公理构筑的、无可挑剔却毫无生气的宫殿。

而另一些依赖情感、偶然性与个体体验的共生体,则感到自身的现实受到了某种无形的、来自基底法则的“压迫”,仿佛他们那充满“瑕疵”的鲜活故事,在这些完美形式面前,显得不合时宜,甚至“错误”。

一种新的、无声的冲突,在太道真界弥漫开来。这不是视角的差异,而是 “叙事权柄”的归属问题——故事,究竟应该由拥有自由意志和局限性的“意识”来主导,还是应该交由那自身趋于完美和完备的“叙事底层法则”来自行运转?

主动选择的“无知”,带来了自由,但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低效甚至“错误”。而底层法则的自发演进,则代表着一种绝对的、排除了一切偶然的“正确”与“完美”。

源心之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悖论性抉择。他们守护原点,是为了防止全知,维系未知的自由。但此刻,叙事底层法则的自发完美化,似乎正在从另一个方向,以一种更根本的方式,剥夺意识主体在叙事中的主导权和创造性。放任不管,太道真界或许将逐渐变成一个所有故事都按照最优算法自动生成、无限趋同的、巨大的“叙事机器”。

“我们打破了观测的终极,却可能迎来……叙事的终极自动化。”林月遥的意念带着一丝苦涩,“意识的自由,在绝对完美的底层法则面前,是否只是一种低效的、终将被淘汰的中间状态?”

小主,

“逻辑上,最优化的叙事生成系统,确实会逐步淘汰非最优的生成方式。”星槎客观地分析着,“但‘最优’的定义权,此刻正被底层法则自身所垄断。”

离尘沉吟着:“守护……在此刻,意味着守护‘非最优’的权利吗?守护那带着瑕疵、充满意外、甚至可能‘错误’的,由意识主导的叙事方式?”

他们意识到,不能直接干预底层法则的自演进,那等同于试图重新定义“语法”本身,是另一种形式的主宰。但他们也不能坐视意识叙事的空间被压缩。

最终,源心之枢采取了一种极其精妙的策略。他们不再试图去“对抗”或“引导”底层法则,而是开始利用自身与原点的特殊连接,以及万象心镜的映照能力,去做一件事:放大并彰显那些由意识主导的、无法被底层法则完美复刻的叙事特质。

他们聚焦于那些因为“误解”而产生的美丽错误,因为“情感冲动”而打破逻辑的勇敢抉择,因为“毫无理由的执着”而创造的奇迹,因为“有限的视角”而带来的独特发现……所有这些,在底层法则的“最优”评判体系下,或许是低效的、冗余的、甚至错误的,但它们却是意识叙事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