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驶进北极圈时,轮胎下的路面从碎石变成了坚硬的冰层。车窗外的景象彻底换了模样——一望无际的冰原像被打磨过的镜子,反射着刺眼的阳光;远处的冰川巍峨耸立,冰蓝色的冰棱垂挂在崖壁上,偶尔有冰块崩落,发出“轰隆”的巨响,在空旷的冰原上回荡。
但这份冰雪的宁静下,藏着令人不安的异常。陆奇握着方向盘,能清晰地感受到脚下冰层的微弱震动,仪表盘上的温度计显示“零上5℃”——这在北极的盛夏都属罕见,更别说现在还是初春。星尘能量通过手环传来警示:【检测到北极冰原下方存在高强度地热活动,热源位于“永冻层断裂带”;同时检测到旧时代工业设备信号,与“地热开发站”特征匹配】
“前面就是北极聚居地了。”小花指着远处冰原上的一片橘红色建筑——那是用耐寒材料搭建的房屋,屋顶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聚居地外围的冰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裂缝,几条深达数米的裂痕像蛛网一样蔓延,边缘还在不断渗水。
迎接他们的是聚居地的族长埃里克,一个满脸皱纹、穿着厚重皮毛大衣的老人。他握着陆奇的手,指节因为常年在寒冷中劳作而有些变形:“你们可来了!再这样热下去,冰原就要融化了,我们的房子、储存的食物,都会沉进海里。”
走进聚居地的指挥室,墙上的监控屏幕正实时显示着冰原的变化:永冻层断裂带的裂缝每天都在扩大,渗出的地下水已经在冰原上形成了数个小型湖泊;更远处的冰川边缘,每天都有数十平方米的冰块崩落,坠入海中。
“问题出在冻土下面的旧时代地热开发站。”埃里克调出一张泛黄的地图,上面用红色标记着开发站的位置,“我爷爷是开发站的工人,他说战争爆发后,开发站的‘地热核心’失控了,工人们只能用炸药封闭入口,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核心的能量还是冲破了封锁。”
夜枭凑到地图前,指着开发站的入口标记:“入口在冰川下面的溶洞里?这地方可不好进,冰川随时可能塌下来。”
“而且地热核心的温度超过了500℃,普通装备靠近就会熔化。”小花补充道,她手里拿着一份从联盟带来的检测报告,“报告说,核心的能量已经影响了北极的气候循环,再不想办法关闭,三个月后,北极的海平面会上升一米,沿海的聚居地都会被淹没。”
当天下午,三人跟着埃里克来到冰川边缘。站在崖壁上往下看,一条黑漆漆的溶洞入口隐藏在冰棱之间,洞口渗出的热气让周围的冰层不断融化,水滴顺着冰棱往下淌,在地面上积成了水洼。
陆奇启动星尘能量共鸣,试图感知地热核心的位置,却被强烈的地热干扰打断:“里面的能量太紊乱,无法精准定位核心,只能进去摸索。”他转头对夜枭说,“你能改装出耐高温的装备吗?”
夜枭拍了拍背包里的合金材料:“没问题!用聚居地的锻造炉,我能做三套‘耐高温合金防护服’,再把电磁步枪改成‘低温切割器’,用液氮降温,既能切开冰层,又能暂时压制地热。”
接下来的两天,夜枭在聚居地的锻造坊里忙得不可开交。他将钛合金板熔化成薄片,一层层叠加缝制,做成防护服的外壳,再在夹层里铺上从锈铁镇带的“防火藤”纤维,增强隔热效果;低温切割器则是在电磁步枪的基础上,加装了一个液氮储存罐,发射时能喷出零下196℃的液氮,瞬间冻结接触面。
小花则和聚居地的妇女们一起,准备了高热量的压缩食物和保温水壶——水壶是双层合金的,能让热水在低温环境下保持六小时不凉。她还在每个背包里装了一块“暖宝宝”和冻伤药膏,以防防护服出现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