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局的后半段,两人没有再聊商业。
杨教授饶有兴致地,和陈默聊起了他那篇关于消费变迁的论文。
从八十年代的凭票供应,到九十年代的温饱消费,再到二十一世纪初的品牌消费。
以及陈默在论文中大胆预测的、即将到来的体验式消费和文化消费”潮……
两人越聊越投机,完全忘却了年龄的差距。
陈默两世为人的见识,和杨教授一生治学的沉淀,在这间小小的书房里,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杨教授震惊于这个年轻人对历史规律和人性需求的深刻洞察。
而陈默,则在杨教授那一个个亲身经历的、充满了时代印记的故事里,对自己脚下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临走时,杨教授亲自将陈默送到门口。
他看着这个身姿挺拔、眼神清澈的年轻人,犹豫了片刻,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一句。
“陈默,”他的声音,变得有些语重心长。
“你的才华,远不止于做一杯奶茶。我看过你的简历,省状元,高考720分。这样的头脑,如果只是用来赚钱,太可惜了。”
陈默安静地听着。
“这个时代,不缺聪明的商人。缺的,是愿意为这个国家,做点笨事的年轻人。”
“做一杯好茶,是好事。但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你未来,能用你的智慧,去做一点比好茶,更解渴的事。”
说完,他便摆了摆手,转身回了屋。
只留下陈默一个人,站在洒满金色阳光的院子里,久久地,回味着老爷子最后那番话。
他知道,杨教授已经看出了他身上那份超越了商业的潜力。
而那句更解渴的事,也像一颗种子,种在他心里。
他对着那个紧闭的房门,再次,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一躬,不仅是为了那张指点迷津的信纸,更是为了那份超越了师生情谊的、沉甸甸的期许。
……
从杨教授家出来,陈默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