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此法仍是对擅音律者更占优势,但不限制应和的方式,倒是更考验天赋悟性!
见众人虽有议论,但并无反对,虚堂真人也不多言,当即将那竹简置于身边童子捧来的漆盘之上,又从袖中抽出一只青竹洞箫。
这一会儿功夫,东天边,浮云散,月华现,西天边,日坠山,晚霞暗。
“趁着月升,老夫且奏,各位且听......”
虚堂真人说着,洞箫已经靠在嘴唇上,便有箫管音起,镜湖波心骤凝,落花洋洋洒洒,鱼儿抬头......
丁辰自然知道今夜没机会了,便也不执着,静心下来,那只竹简分明与自己储物空间中的那两枚乃是一套,异界之物,倒是也可以争一争......
夜色渐暗如墨,一管苍凉荡开烟波。
初闻声若游丝,自林中来,似有还无,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渐而低徊呜咽,恍若行吟泽畔,似掩涕郁结;又闻高音孤鹤唳云,清冷透骨,飞花碎玉;却转低沉,又似寒涧咽冰,幽谷回风。
颤音摇曳,神韵徘徊,花白树婆娑,起舞弄清影,凉月凝辉,似说不尽这天地间的清寂......
堂堂炼神,对音律道韵的理解,自然不凡,湖畔之人,无不听得入神,便是有几个看着五大三粗的,也是摇头晃脑。
唯有丁辰,听着听着,侧目看了看四周,又看了看朝颜和舒素心,似乎皆是面露怅然之色,可他却从那曲子之中听出几分草木春生的意味来,似荒园中,竹下新笋在拔节,古墙上,老藤生出嫩芽,泥沼内,蜷缩的睡莲暂叶,腐草间,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
意兴恍惚,却是想起了前几日才看过的那篇花木禅房的琴谱,虽是风格迥异,却似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处。
曲终尾音,将尽未尽,余韵缭绕,风住声消。
一时山水皆静,良久才有人声,却无喝彩,皆是遥遥向着虚堂真人拱手......
......
今日情景,丁辰自然不好再提及聚宴之事。
回到青昙斋,催动禁制隔绝内外,才将那两枚竹简取出,细细摩挲了一阵。
此物,他早就用了各种手段尝试,就差直接丢进红泥小炉中煅烧了,始终没有任何发现,唯一能确定的,便是此竹简材质不凡,与自己见过或知晓的任何一种灵竹皆是不同,倒似乎,与那所谓的“异界之物”的说法对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