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幸福里

"绝对准!"许大茂拍着胸脯,"德国进口的芯片,误差不超过0.1。我昨天特意去张奶奶家测过,她那土碱性太高,我给她推荐了这款调酸剂,保准管用。"

正说着,三大爷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从院里出来,布包上还别着支钢笔。"老周,"他把布包往许大茂摊子上一放,"帮我看看这新做的养花手册,我加了智能设备的使用说明,是不是比上次的版本强?"

周阳翻开手册,泛黄的纸页上用毛笔字写着"月季养护第三章:智能浇水器设置指南",旁边还画着简易的示意图,像模像样。"三大爷,您这字越来越有劲儿了。"他由衷赞叹,"最后附个二维码吧,扫码能看视频教程,孩子们更喜欢。"

小主,

三大爷眼睛一亮:"还是你想得周到!等会儿我就让囡囡帮我做,她现在玩起手机来比年轻人还溜。"

胡同深处传来自行车铃声,傻柱骑着二八大杠,车后座绑着个保温箱,里面飘出包子的香气。"周叔,三大爷,"他在摊子前刹住车,额头上的汗珠亮晶晶的,"刚出炉的肉包,尝尝?"

许大茂伸手抢了两个,塞给周阳一个:"傻柱这手艺,不去开连锁店可惜了。"

"开啥连锁店?"傻柱擦了把汗,"院里老少爷们爱吃就行。对了周叔,昨天非洲那边发视频了,他们用咱们的智能花盆种的西红柿丰收了,一个个红得跟小灯笼似的。"

周阳咬着包子笑:"知道了,囡囡早上就跟我说了,正剪视频呢,说要在科普角的大屏幕上放。"

阳光渐渐热起来,胡同里的人多了起来。张奶奶挎着菜篮子经过,念叨着要给孙子买个防走失手环;快递小哥停在许大茂摊子前,取走发往德国的包裹;二大爷提着鸟笼遛弯,鸟笼上挂着个迷你温度计,显示"26℃,适宜遛鸟"。

周阳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幸福里"这三个字,真是起得再好不过了。

囡囡把笔记本电脑架在科普角的长桌上时,屏幕里正播放着非洲社区花园的画面。十几个黑皮肤的孩子围着挂满红果的西红柿架,举着智能花盆欢呼,花盆侧面印着的"中国制造"字样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周爷爷,您看这个角度拍得好不好?"囡囡调整着视频进度条,马尾辫随着动作甩动,"我加了点咱们院里向日葵的镜头,对比着看特别有意思。"

周阳凑过去,指着屏幕里一个正在调试传感器的老人:"这是当地的村长吧?上次视频会议见过,他说要跟咱们学做堆肥。"

"是啊,"囡囡笑着说,"他还问能不能派两个年轻人来厂里学习,说想在他们村建个小型加工厂,自己生产智能花盆。"

"当然欢迎。"周阳摸着下巴琢磨,"让王博士准备个简易教程,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别全是专业术语,得让他们看得懂。"

槐花背着书包跑进来,校服上还沾着粉笔灰。"囡囡姐!"她把一个皱巴巴的纸团递过去,"这是我画的机器人,老师说可以参加学校的科技比赛,你能帮我把它变成3D模型吗?"

纸团展开,是个歪歪扭扭的机器人,脑袋是三角形的,胳膊上画着齿轮,腿上却画着小花。囡囡噗嗤笑了:"这机器人还带种花功能呢?"

"它叫'小花',"槐花认真地说,"能帮奶奶浇花,还能陪我跳皮筋。"

"没问题,"囡囡打开建模软件,"咱们给它加个浇水的机械臂,再装个语音模块,让它能数节拍。"

槐花趴在桌边,看着屏幕上的线条一点点勾勒出机器人的轮廓,忽然指着窗外喊:"是爸爸!"

傻柱推着辆小推车从胡同口进来,车上堆着刚从批发市场买的花盆。"囡囡,帮我看看这批陶盆的透气性,"他嗓门洪亮,"王博士说透气性不好的话,智能传感器容易误判湿度。"

囡囡拿起一个花盆,用手指敲了敲:"听声音挺密实的,等我测测吸水率。"她转身从架子上取下个透明仪器,往花盆内侧滴了两滴水,屏幕上立刻跳出"吸水率3%,不适宜多肉植物"的字样。

"得退了,"傻柱挠挠头,"还是得买上次那种红陶的,虽然贵点但好用。"

"我帮您联系厂家吧,"囡囡拿起手机,"他们上周刚出了新款,带透气孔的,我让他们发样品过来。"

科普角渐渐热闹起来。放学的孩子聚在屏幕前看非洲的西红柿,老人坐在长椅上听三大爷讲智能花盆的使用技巧,许大茂搬了箱新到的智能手环,正给张奶奶演示怎么设置紧急联系人。

"周叔,"许大茂忽然喊,"汉斯先生的助理说想参观咱们的科普角,下周就来,您看要不要准备准备?"

周阳正帮槐花修改机器人的设计图,闻言抬头:"不用特意准备,就按平时的样子来。让他们看看咱们是怎么过日子的,比看工厂流水线更实在。"

夕阳把科普角的玻璃窗染成金红色,屏幕里的非洲孩子还在欢呼,屏幕外的槐花正缠着囡囡教她画机械臂。周阳看着这两个隔着辈份却像姐妹的姑娘,忽然想起三十年前,他和傻柱也是这样,在院里的槐树下比划着未来的样子。

汉斯的助理安娜来的那天,正赶上三大爷的"智能养花课"。老太太们围着长桌坐成一圈,每人面前摆着一盆多肉,三大爷站在中间,手里举着个放大镜,正对着智能花盆的传感器讲解:"看见没?这小绿点亮了,就说明该浇水了,跟咱们的老祖宗看天浇水一个理,就是更准点。"

安娜举着相机拍个不停,蓝色的眼睛里满是好奇。"周先生,"她转向周阳,"这些设备都是你们工厂生产的?我以为只有专业园艺场才会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开始是,"周阳笑着说,"后来发现老百姓更需要,就改了设计,做得简单点,便宜点。您看张奶奶,七十多了,现在用得比年轻人还溜。"

张奶奶听见这话,举着自己的多肉花盆给安娜看:"你看我这盆,以前养啥死啥,现在用这'小玩意儿',活了快半年了!"她指着花盆侧面的显示屏,"昨天它说光照不够,我就搬到窗台,今天就精神了。"

安娜笑着点头,忽然被角落里的笑声吸引。槐花正和几个孩子围着机器人"小花"——囡囡用3D打印做的简易模型,虽然胳膊有点歪,但真能转动浇水。孩子们轮流给机器人发指令:"小花,浇左边那盆!小花,数到三跳一下!"

"这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安娜惊讶地问。

"是槐花画的图纸,"周阳说,"囡囡帮她做出来的。我们觉得,让孩子从小就觉得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是能帮上忙的,比学多少公式都强。"

安娜跟着他们走到四合院中央,傻柱正在给老槐树浇水,树下的土壤里埋着个小小的检测仪,连接着他的手机。"这树有五十多年了,"傻柱抬头说,"去年差点枯死,用这玩意儿监测,才知道是根太深,浇水没浇透。"

安娜蹲下来看检测仪,忽然指着不远处的葡萄架:"那是太阳能板吗?"

"是,"周阳点头,"院里的路灯、科普角的屏幕,都靠它供电。省点电是点,还环保。"

正说着,许大茂骑着电动车回来,车筐里装着个大箱子。"周叔,汉斯先生要的样品到了!"他把箱子搬下来,打开给安娜看,"这是新款的助老机器人,带语音控制的,能帮老人拿东西,还能提醒吃药。"

安娜眼睛一亮,伸手摸了摸机器人的机械手:"比我们实验室的更轻便,颜色也好看。"

"老百姓过日子,图个实用,还得看着舒服。"许大茂得意地说,"这颜色是槐花选的,她说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