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轧钢厂,还浸在墨色的寂静里。叶辰推开设备科的门,钥匙插进锁孔的“咔哒”声在走廊里格外清晰。他走到墙角的铁柜前,掏出三角钥匙拧开,里面露出个用油布裹着的长条形物件,解开油布,晨光透过高窗斜照进来,映得那物件的金属边缘泛着冷光——是他熬了七夜画出的“自动送料机”图纸,纸页边缘已经被手指摩挲得发毛。
“叶师傅,您又来这么早?”门卫老张提着热水壶路过,看见他眼里的红血丝,忍不住念叨,“就算要赶工,也得歇口气啊。上次那台冲压机改造,您三天没合眼,差点栽在机床旁。”
叶辰笑着接过热水,往搪瓷缸里扔了把茶叶:“张师傅,这自动送料机要是成了,车间的效率能提三成,工人也不用天天抱着钢板往模具里塞,安全多了。”他指着图纸上的齿轮组,“就差最后一个传动比没算准,今天必须弄出来。”
老张凑过来看,图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线条看得他眼晕:“这玩意儿真能行?王厂长都说了,实在不行就去市里买台现成的,花不了几个钱。”
“现成的不适用。”叶辰用笔尖点了点图纸上的标注,“咱车间的钢板厚度不均,市售的送料机灵敏度不够,容易卡料。我这设计加了个压力传感器,钢板太厚就自动停机,安全得很。”他说着,从铁柜里搬出个半尺高的木盒子,里面是用硬纸板和铁丝做的模型,齿轮转动时还能带动小铁片模拟送料动作。
老张啧啧称奇:“您这脑子咋长的?我孙子学机械的,说这玩意儿得用电脑算参数,您用算盘就弄出来了?”
叶辰的算盘就摆在桌上,算珠上还沾着铅笔灰。他昨晚算到后半夜,演草纸堆了半尺高,才把齿轮的齿数比敲定在1:3.7。“电脑算得准,但咱这老车间的机器有脾气,得凭经验调。”他拨了下算盘,算珠碰撞的脆响里,透着股执拗。
天亮时,车间主任老李带着几个老师傅来了。看见图纸上的设计,老李眉头拧成疙瘩:“叶辰,这链条传动能扛住三毫米厚的钢板?别到时候崩了伤着人。”
“我试过。”叶辰从墙角拖出根锈迹斑斑的链条,“这是从报废的起重机上拆的,承重够,我在上面焊了加强筋,抗拉力比原来高五成。”他又指着模型上的弹簧装置,“这里加了缓冲,就算卡料,链条也只会打滑,不会崩断。”
老师傅们围着模型议论起来。负责焊接的王师傅敲了敲模型的铁皮:“这连接轴得用45号钢,焊接时得预热到300度,不然容易裂。”掌钳的刘师傅则盯着齿轮:“齿牙的角度得磨成20度,太陡了容易啃齿,太缓了传动力不够。”
叶辰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着,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阳光爬上桌面,照在他的笔记本上,能看见前几页画着的送料机草图,从最初的单齿轮传动,到现在的组合齿轮组,改了足足十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