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天朗气清,云淡风轻。
张炀久居别院修养,见灵台清明,心绪平和,便起了外出走走的念头。思及那铜镜老者许久未曾见面,心中略有惦念,遂信步往邻院走去。
然而到了铜镜老者所居的别院前,却发现门窗紧闭,院内无一丝灵息波动。张炀神识略扫,确定对方并不在府中,眉头微蹙,又折身前往一旁的褚玉宣居所,欲询问一二。
谁料褚玉宣亦尚在闭关之中,院外布有玄奥阵法,隐有灵光浮动,显然不宜打扰。
张炀站在院外静默片刻,终是无奈一叹:“看来今日本想闲谈几句,也是不成了。”
说罢,身形一晃,化作一道清风般的遁光,直往火灵城中央方向而去。
火灵城原本便是一处平原,且灵气缪缪,是一片荒地,只是因为天星宫在其附近开启,百艺盟便在这里建筑火灵城。张炀来到城中央,眉头微挑,发觉情形似与先前不同。
街巷清冷,往日熙熙攘攘的城中主街此刻竟人迹缥缈。张炀略作打听,才知晓城中早已经历一番大变。
原来,天星宫两次异象连发,吸引四方修士蜂拥而至,加上又推迟开启时间,使得城外修士剧增,又因为各种原因。百艺盟不得不临时调整策略,索性开放了火灵城的北城区,允许无关修士进驻。而原本分布在火灵城中心的诸多商铺与坊市,也被整体迁移至北城。
如今的北城区,人声鼎沸,灵光闪烁,各种法器丹药交易之声不绝于耳。尤其是北城主街一分为三,形成了修士们口中流传的“天都三街”。
这三街各具风格,泾渭分明:
第一条街道,由丹殿全权掌控,街上遍布丹堂、药阁、灵草坊等铺子,售卖炼丹所需之灵材与灵丹,灵香氤氲,丹气扑鼻,故被称为“丹街”。
第二条街道,由器殿监管,满街尽是贩售飞剑、法轮、灵甲等法器之商铺,不时可见灵光闪动、器鸣回荡,兵气森然,被称为“器街”。
第三条街道,则由百艺盟其余各殿合力主持,街道更为杂乱却也更为热闹,涵盖符箓铺、傀儡铺、阵法铺、灵材铺等,几乎囊括修士所需各类稀奇古怪之物,被修士称为“杂艺街”。
张炀行走其间,见北城区如同新城,商铺林立,人影穿梭,灵力波动纵横交错,却是比之前城中央时更显兴盛。
张炀穿行于器街之上,神识微微散出,信步观望两侧铺中陈列的各类法器与灵材。忽而前方人声鼎沸,喧哗嘈杂,仿佛整条街的人都朝同一个方向涌动而去。
他眉头微挑,眼中浮现几分讶色,心中暗忖:“这般动静,怕不是出了什么热闹事?”
心念一转,脚下也随之偏移,顺着人流缓步而行。行至百余丈后,眼前豁然开朗——街道一侧,赫然矗立着一座高达数十丈、雕梁画栋的五层阁楼,其上金匾高悬,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金衡楼”。
张炀目光微闪,尚未细思,便听得一旁几名修士低声闲谈:
“金衡楼,正是商盟在火灵城设立的主楼,专门主持拍卖与珍藏交易。平日闭门谢客,只有特定贵客方能入内。今日若非有拍卖会,我等也无缘踏足。”
再细听周围交谈,才知商盟为趁天星宫开启推迟之机,意欲借此聚拢人气,特于每年此时筹办一次“小型拍卖会”,不仅邀请各路结丹修士观摩,还将部分珍品公然竞拍,吸引无数散修及小门小派蜂拥而至。
张炀闻言,眼底浮现一抹兴致,暗道:“既无他事,不如入内一观,兴许能寻得几样适合石中玉那小子的宝物。”
心念既定,他袖袍轻拂,便取出一枚温润玉符,正是千镜楼的贵宾信物。
来到金衡楼前,一名侍者刚欲上前开口,见到他手中玉符,神色一震,旋即恭敬躬身道:
“贵客大驾,阁上早已为您预留座位,还请随我上楼。”
张炀轻点头颔,未多言语,神情淡然,步履从容地踏入金衡楼。楼中早有一名身着碧衣的女修在候,见状立刻上前引领,将他引至三楼一间布置雅致的独立座间。
透过雕花镂空的窗栏,可一览整座拍卖大厅全貌。厅内已是座无虚席,四方修士或独坐沉思,或低声交谈,气氛愈发热络,热闹之余更添几分暗涌波动。
张炀端坐于榻上,手中轻抚茶盏,随意一抿,唇齿间盈满淡淡清香,目中却不自觉浮现出几分期待之色,心念微动:
“不知这所谓的‘拍卖会’,究竟能否拿出几样像样的东西……”
正自思量间,忽听一阵清脆的钟鸣之声于楼中回荡,空灵悠远,仿佛拨动了整座楼宇的灵机。
片刻之后,一名身姿婀娜、着紫衣的女修自高楼后方缓缓登台。她容色秀雅,举止从容,朝台下微微一笑,嗓音温婉而清澈,犹如春泉流响:
“欢迎诸位道友莅临由我商盟筹办的本届拍卖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