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转眼已至半年之期。随着长青宗迁宗大典将近,整个曲阳国骤然热闹起来。
南方诸国,原本只是一些小宗门和散修偶尔往来曲阳国,如今却是人影如潮。消息传出之后,大大小小的修士队伍不断踏入曲阳国疆域,灵舟、飞辇、遁光交错,几乎每日都可看到天空之中有遁光向北而去。
原本,长青宗只遣请柬于化丹宗与无极道宗,邀请风元真君与青鸾真君二人到来。可消息不胫而走,当年与张炀一同深入妖族腹地、并肩生死的数位真君纷纷闻讯而来,甚至直接传讯方原、吴凡,言明此等盛事怎可少了他们一份。方原、吴凡起初有些为难——请柬数量有限,且当时并未考虑如此之广。可拗不过众人热情,最终只能叹息一声,临时制作请柬。
此举,反倒像是火上浇油。消息经由南方修士口口相传,立刻引得无数大小宗门生出好奇:长青宗不过迁宗一事,怎会惊动这般多的真君?其中莫非另有隐秘?于是,一个个宗门纷纷自愿组队,带着弟子浩浩荡荡往曲阳国赶来。
再加上齐国境内的六大家族早就对长青宗有交好之意,如今见机缘大好,若能借此盛典与长青宗攀附一二,自然不愿错过。于是,他们也派出家主与嫡系弟子,准备以厚礼登门,借机与张炀交好。
短短数月,曲阳国西北之地,竟骤然汇聚了数以千计的宗门修士,若加上随行弟子与仆役,人数更是难以估算。曾经因妖族侵袭而荒凉冷落的北境,如今竟车水马龙、灵光横天,俨然成了一片修士云集的盛土。
等张炀从洞府出关,得知这一切时,不由得一阵苦笑。原以为只需摆下几席灵果灵膳,以彰显宗门底蕴即可,没想到情势竟发展到如此盛大。
他与钟立对坐长青殿中,烛光摇曳。钟立眉头紧锁,沉吟道:“人太多了,若是准备不周,恐有失了宗门颜面。”
张炀揉了揉眉心,叹息一声,却随即神色一转,目光沉稳道:“既如此,那便大办一场。越是场面浩大,越能显我长青宗底蕴。反正先前大战斩杀妖兽无数,这些妖兽尸体堆积如山,若能尽数化作佳肴灵膳,倒也不愁场面不足。”
说罢,当即下令,召请曲阳国境内乃至南方诸国的诸多灵厨前来。
这些灵厨个个在灵膳一道上颇有造诣。有人善于以妖兽血肉炼制灵膳,入口可助修士真元暴涨;有人擅长以灵植花果烹制,香气能安神益气;更有人能以灵禽灵鱼为料,做出可助结丹修士稳固道基的珍馐。
一时间,长青宗内外炉火通明,丹鼎旁、石灶前,灵火熊熊燃烧,锅碗瓢盆与玉刀法器交相辉映。灵气与香气混杂,飘荡山巅,竟让经过的修士们不由得食指大动。
这日,天色尚未放亮,青华山脉已是一片忙碌。山门之外,数十丈宽的青石广道被清扫得一尘不染,布满灵纹的石柱巍然林立,左右悬挂的青色幡旗在清晨的山风中猎猎作响,象征着长青宗的威严与新生。
长青宗诸多弟子早早便整齐列于山门两侧,白衣青裳,腰佩灵剑,一个个神情肃穆,气息内敛,俨然一派仙宗气象。张炀的一众师弟师妹也尽数到场,甚至连新收的年少的弟子们也被安排在后方列队,神情间满是紧张与期待。
随着东方天际微微泛白,第一批来客陆续抵达。多是曲阳国本土的一些小家族与修士势力,规模虽小,却个个带着厚礼,怀着敬畏与讨好的神色而来。山门外,长青宗的筑基弟子们齐齐上前,行礼迎接,场面虽不算宏大,却热闹而喜庆。
待到天光彻底放亮,天地灵气随日光升腾而起,三股雄浑的元婴威压骤然自远方传来,如同山岳压顶,震得不少低阶修士心中一颤。只见三道遁光疾驰而来,前方祥云托举,后方灵鹤灵兽随行,声势赫赫。
来者正是曲阳国本土三大元婴宗门:丹阳宗、华菱宗与天山门。三宗真君亲自领队,周身灵压宛若长河奔涌,弟子随行十余人,个个神态矜持,气势恢宏。此番到来,不仅是祝贺,更是表明姿态——承认长青宗在曲阳国的正统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