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用枯瘦的手指在茶汤中蘸了蘸,在案上画了个圈:“子远啊,黄巾余孽最重江湖义气。若真要降,此刻便该大开城门。”
他指尖突然戳破水圈,“拖延这两日,不过是为襄阳争取时间而已。”
荀攸颔首接口:“文和所见极是。观其五日守城之烈,岂是朝秦暮楚之辈?”
郭嘉笑道:“既如此,何不将计就计?再遣使者,以子远口吻应其所求,示我‘诚意’。”
刘昆屈指敲了敲帅案:“既如此,便请子远再修书一封。就说本王准其所请,两日后巳时,本王当亲受降。”
他目光扫过许攸,“子远,信中不妨多许些好处——豫州刺史、征北将军这些虚衔,尽可写得真切些。”
许攸闻言,慨然道:“大王,这次樊城之行,攸愿亲自前往。”
许攸提出要亲自潜入樊城劝降时,大帐内的空气骤然凝固。
赵云、徐晃等将领面露诧异,连谋士荀攸也微微蹙眉。
“大王,”许攸向前一步,衣袍在烛火中翻动。
“臣非逞匹夫之勇。刘辟、龚都乃草莽出身,此类人物最重江湖义气。若遣寻常说客,他们只当是阵前敷衍。但若大王特使亲临,分量便截然不同。”
他目光扫过帐中诸将,“此二人虽誓死效忠刘备,然其军中多黄巾旧部,如今被困孤城,军心必有裂隙。唯有亲至其地,细观城防虚实、士卒神色,方能窥其真正软肋。”
他转向刘昆,声音压低却愈发锐利:“臣与刘、龚素未谋面,正好假扮文书参军,借招降之名行探查之实。”
他嘴角牵起一丝傲然笑意,“臣在袁本初麾下时,便惯于洞察敌军内情。此番前去,纵不能即刻劝降,亦必能摸清樊城命门,为大王总攻铺路!”
刘昆指尖轻叩案几:“子远,千金之躯不坐危堂。樊城如今是困兽之斗,你亲自去,若有不测……”
许攸抚须长笑,衣袂在夜风中鼓荡:“大王勿忧!刘辟、龚都不过草莽匹夫,岂识得我许攸?臣扮作寻常说客,他们只当是寻常文吏。臣正好亲眼瞧瞧,这樊城铁桶究竟有几成斤两!”
刘昆见许攸执意要求,终于颔首道:“子远既深谙此道,便依此计。然切记,安危为重。”
许攸深深一揖:“臣,定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