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妈后天就过来了,你放心吧”
“好”
晚上王卓做了一个梦。
梦中周瑶一边哭一边笑,拿着剪刀在他身下咔嚓咔嚓的一顿乱剪,不痛,一点都不痛。
翌日一早,他将魏娅送到基金大厦后,立即赶到了环球金融中心。
“王总”
“这是舒州那边的调研报告”
钱飞将手中的文件递了上去。
大致内容王卓倒是早就知道了,但具体的可行性报告他确实还没来得及看。
舒州石化2012年丙烯腈预计产量为8.67万吨,而生产丙烯腈/吨可伴生副产乙腈约60kg,大约年产5200吨工业级乙腈,考虑到年底舒州石化还有扩产计划,扣除掉提纯损耗,基本上是满足了乙腈5000吨的年产需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工业级的氢气舒州石化的产量就有些多了,年产达到了3万吨,5000吨年产设计,最少进口设备得十几套,这就有些超出预算了。
之前两位教授的考察,只是从规模以及赢利点进行思考,但这次邀请过去参加调研的都是业内的专业人士,不仅有高校相关教授,也有半导体企业的高级工程师。
他们给出的数据是,单套设备只能年产300吨到400吨左右,如果想要达到年产5000吨,最少得准备十套以上的装置设备,这部分投资估计就的好几个亿。
如果维持住原先的投资,那几百上千吨的产量,根本形成不了规模。
“希塔芯片那边还需要多少资金?”
王卓沉默片刻,问道。
“那边还没提计划,正常量产时,大概得再准备5000万美元左右备用”
减去5000万美元,再除去之前的投资,芯越基金的份额大概就只有不到1个亿了,满打满算估计也就5到6亿RMB。
“如果按照我们之前的规模不变,前期投资需要多少?”
“今年我们最少要投2个亿进去,厂区舒州那边作为入股资产,另外当地银行会提供一定比例的信贷”
听完钱飞的回答,王卓揉了揉眉间,开始思考这件事的真实可行性了。
起初他是准备让芯越基金与地方政府合伙成立一家新公司,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地方作为普通股不参与管理。
至于基金的管理人才,这倒是好解决,只需要资金到位,相关领域的管理人才都可以通过猎头来解决,至于高尖端的技术团队,交大、科大都有相应的研究团队,甚至带头人还都是院士,所以技术方案他是最不担心的。
如果可以联合交大、科大一起来弄,这么一来,既解决了芯越基金大包大揽的繁琐工作,又能分工明确,从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到人员培训的完整技术可以交给两所高校解决,基金只负责出资以及日常管理即可,而地方政府则只需要搞定厂区建设就可以了。
想通了这些,他连忙对着钱飞吩咐道。
“下午你跟科大、交大那边约一下,咱们抽个时间开个碰头会”
“好的”